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们对地球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最热门的话题。去年在巴黎召开的气候大会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全球气候会议,会上各国也递交了自己的气候承诺书,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做出安排。此次大会也聚焦了世界各地媒体的目光。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气候会议上扮演了建设性的角色,积极行动,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各方媒体,因新闻理念及利益集团的不同,在新闻报道时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引导受众的思维方向,以达到各自的目的。 此外,新闻的形式也日趋多样化,视觉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新闻报道日趋多模态化,多模态话语分析也成为必需。本研究以巴黎气候大会为背景,多模态及批评话语分析为理论基础,收集了53篇中美两国媒体在报道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新闻语篇,针对其文本和配图分别展开分析,意在指出中美媒体报道的差异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首先,本文对新闻报道的文本,自建语料库进行了主题,词汇,及物系统及语气情态系统的对比分析。其次,对新闻报道的多种模态进行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表明,中美媒体在针对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报道侧重点不同,中国媒体旨在强调中国在气候变化方面的贡献,而美国媒体意在强调自己大国的领导身份,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所做的贡献持怀疑态度。作为读者,我们在阅读新闻报道时,要有批评性的思维,分析发现新闻报道背后的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