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经营者对消费者进行区分,并对不同的消费者给予不同对待已成为企业之间竞争的常见现象,区别对待在所难免。这其中既包括正当的区别对待行为,也包括不正当的区别对待行为。正当的区别对待行为有利于经营者效益的提高和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满足,不正当的区别对待行为则会破坏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损害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人将后者称为“消费歧视”。鉴于消费歧视的危害性及法律调整的不足,本文拟从反不正当竞争法角度对消费歧视的界定和规制方式加以研究。本文通篇采用比较分析法、例证法等来分析表面复杂多变的“消费歧视”现象:对“消费歧视”的法律界定明确了其内涵和外延,从而将之与一般意义上的定义区别开来;在分析其负面影响的基础上,指出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消费歧视”的必要性;在具体规制方面,提出了基本原则、判断标准、除外情形及相应的立法建议。在文章结构安排上,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消费歧视的法律界定。首先,阐释了法律定义对规制消费歧视的重要性;其次,对国内外有关“消费歧视”理论和立法进行了一般考察;再次,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对“消费歧视”进行了法律界定,明确阐释了其法律特征和与相似概念的区分。第二章,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消费歧视的必要性。首先,从市场竞争秩序、市场经济发展和市场参与主体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消费歧视产生的负面影响;其次,从市场调节和国家干预的优缺点入手,进一步阐释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介入消费歧视调整的必要性;再次,从经营者和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市场竞争秩序的维护、执法司法实践的便利等方面具体阐释了法律规制消费歧视的重要意义,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制提供了理论和现实依据。第三章,关于消费歧视行为的具体规制。首先,从宏观层面阐释了法律规制消费歧视行为的总体原则,即合法性原则和合理性原则;其次,提出了消费歧视行为的判断标准,以期在总体上把握消费歧视的特点;同时,结合前述理论对几种典型行为进行实证分析,以便更清楚地表达观点;再次,排除不应被认定为消费歧视的若干情形;最后,在分析我国竞争法立法价值取向和法律设置的基础上,提出规制消费歧视行为的立法建议,以期对我国公平市场竞争秩序的建立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