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肺炎是儿科的常见病,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近年来由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MP)引起的非典型肺炎的比例逐年增多。但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其中免疫学机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特别是细胞因子在MP感染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 IL-2)作为T细胞反应的核心因子,能增强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的活性,调节免疫反应,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为正确认识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MPP)患儿的临床特点和免疫状态,本研究通过分析32例MPP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检测MPP和非MPP患儿血清中IL-2的变化,探讨IL-2对MPP患儿病情的影响,并为选择合理的MPP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08年12月收治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病房的MPP患儿32例,非MPP患儿25例,选门诊正常体检儿童20例为正常对照组。空腹采非抗凝静脉血3.5ml,离心后取上清置于-80℃冰箱保存,待测IL-2。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2水平,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MPP患儿出现刺激性干咳、早期体征不明显及肺外表现者较非MPP多,P均﹤0.05,差别有意义;而发热、喘息症状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MPP组、非MPP组及正常对照组儿童血清IL-2水平分别为82.389±25.776pg/ml,112.152±42.838pg/ml,121.482±46.335pg/ml。MPP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MPP组与非MPP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非MPP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MPP以刺激性干咳及肺部体征不明显为临床特点,与非MPP相比,肺外表现多见。2.IL-2参与MPP的发病过程。3.MPP患儿免疫功能改变较非MPP患儿显著。4.IL- 2有望成为MPP新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