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戈尔丁小说的互文性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x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文性理论概括并揭示了一种形态复杂、广泛存在的文学现象,它在展现文本之间的指涉与对话的过程中,不但揭示了构成文学和文化的基础,而且使文际关系中的作品在发掘和解读的过程中具有了深远的意义。互文性及后现代性在最近几年已经成为文学批评领域的焦点话题,不少专家都争相为其进行界定、区分,更涌现出众多灵活运用互文性写作方法的后现代作家。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是二十世纪英国文坛上的一颗耀眼的明星,他凭借代表作《蝇王》荣获1983年诺贝尔文学奖,随后又创作了《继承者》《品彻·马丁》《黑暗昭昭》等重要的作品,在小说创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文学成就。对人性黑暗面的探索是威廉·戈尔丁一贯的写作主题。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思想内容的深刻隽永,使得威廉·戈尔丁蜚声世界文坛,得到全球读者及评论界的广泛关注与普遍喜爱。威廉·戈尔丁的小说特色鲜明,“互文性”就是其中最值得关注的特色之一。通过梳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威廉·戈尔丁作品的研究,可以发现,他们主要关注威廉·戈尔丁作品的主题,尤其是恶的主题,同时对其艺术特征、创作思想、艺术手法、人物叙事及作家作品的比较研究等,也有较多的研究成果。其中,作品研究主要集中在《蝇王》,对其他作品相对涉及较少。因此,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互文性问题为中心,选取威廉·戈尔丁具有代表性的几部小说进行文本分析与研究。主要通过文本细读,对比分析这些小说中的开放性与相互指涉性,重点探索作者在自己创作的文本内部建立相互联系的方法,以及这些作品与文学史上其他经典文本间的互文性关系。本文通过跨越式文本研读,不仅打通了威廉·戈尔丁作品的内在脉络,还极大地拓展了其作品的延伸世界与研究范围。本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互文性理论的缘起和变迁,以及中西方对该理论的研究现状,并对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对威廉·戈尔丁小说互文性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类与归纳,同时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二、三、四部分是论文的中心内容。第二部分从人物形象、作品主旨等层面着手分析了戈尔丁小说的自文本互文,分析其文本发生的指涉关系以及表达意义和叙事功能。第三部分分析戈尔丁小说的他文本互文,主要分析戈尔丁小说对传统文学的继承与发展,对经典文本的改编和仿写。第四部分分析了戈尔丁作品的互文性手法及其运用。结语部分,主要是总结了威廉·戈尔丁小说的互文性特征以及互文性研究的价值与意义。最后得出结论,威廉·戈尔丁的作品,基本延续了十九世纪的文学风格,带有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色彩。作品主题虽然与黑暗邪恶有关,但小说中也表达了一种昏暗的乐观主义,这是威廉·戈尔丁早期小说中最显著的特征。运用互文性的理论来观照威廉·戈尔丁的小说,不仅可以挖掘出更多的互文本,帮助读者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和人物的解读,而且也加深了对小说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认识。
其他文献
随着智慧社会建设的推进,经济、技术等快速发展,智慧健康应运而生。公众的健康观念正在悄然变化,以往“以疾病治疗为中心”的健康理念逐渐向“以促进健康为中心”的“大健康观”转变,人们认为维护健康的主体不只局限于医疗卫生组织,更多涉及自身、甚至是社会的共同责任。智慧社会下的“大健康观”以及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健康服务政策均表明:健康服务不能仅靠医疗卫生组织提供,而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为促进智慧健康的实现,需要
近年来,新兴经济体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出口是新兴经济体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创新是新兴经济体企业在国际市场中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国家文化因价值观和信仰的差异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和对不同议题与回答的注意力配置的不同,故决策者在出口过程中注意力聚焦的议题与回答会有所不同,使得企业出口学习的效果具有异质性,进而影响出口对创新决策的作用。因此,本研究以新兴经济体制造业企
表土剥离利用是移植建设用地表层土壤到其它土地之上的行为,其具有提高土地质量与保护土地生态健康双重目的性。中国城市化建设占用了大量的耕地,表土剥离利用能够有效的使耕地上的优质土壤资源得到从新的覆土利用。表土剥离利用过程中的表土覆土环节会产生表土这一动产与被覆土土地这一不动产的附合现象。产生此种附合现象必然需要适用民法的附合规则来解释其中的法律关系,唯有此才能使得表土剥离利用所产生的民事法律关系回归到
弓首蛔虫病主要是由弓首科(Toxocaridae)弓首属(Toxocara)的犬弓首蛔虫(Toxocara canis,T.canis)寄生于人体及多种动物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人兽共患病。人和动物感染犬弓首蛔虫通常是食源性感染,即意外摄入T.canis的感染性虫卵或者未煮熟的肉/内脏中的感染性幼虫而感染。T.canis的感染性幼虫只在终末宿主的小肠内发育为成虫,在人或其他非特异宿主体内不能发育为成虫,
核糖核酸酶(RNase)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参与DNA复制、转录、RNA的剪切及循环利用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依据RNase经2’,3’环核苷酸水解RNA为3’单核苷酸的不同,被分为RNase A、RNase T1和RNase T2家族。RNase A和RNase T1属于碱性RNase,分别特异性水解嘧啶核苷酸和鸟苷酸,而RNase T2为酸性RNase,无碱基特异性。其中,部分核糖核酸酶属于分泌型
2’-岩藻糖基乳糖是一种新型稀有母乳寡糖(HMO),它具有选择性刺激肠道益生菌的生长,保护婴幼儿肠道健康,提高免疫系统等生理功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目前2’-岩藻糖基乳糖已经被FDA批准为婴幼儿奶粉添加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课题以一株高产岩藻多糖的菌株Kosakonia sp CCTCCM 2018092为出发点,初步分析了其高产岩藻多糖的原因,鉴定了其GDP-L-岩藻糖的生物合成途径。同时
阔斑野螟属Patania Moore,1888、四斑野螟属Nagiella Munroe,1976和卷叶野螟属Syllepte Hübner,1823的成虫外形相似,属间关系复杂。阔野螟属Patania和四斑野螟属Nagiella曾长期被认为是卷叶野螟属Syllepte的异名;四斑野螟属Nagiella曽被认为是扇野螟属Pleuroptya Meyrick,1890(=Patania)的异名。为了
黄萎病是一种严重的植物维管束病害,引起植物萎蔫坏死,导致作物严重减产,在农业生产中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作为黄萎病发生的主要致病菌,其寄主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棉花、烟草、番茄等多种重要的经济作物,被称为棉花的“癌症”。大丽轮枝菌生理小种多、变异快、可以产生微菌核在土壤中存活长达十几年,对其防治十分困难。因此对大丽轮枝菌的致病机制研究为黄萎病的防治
水资源作为生态与环境中重要的组成要素,受全球变化影响较大。目前,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水循环系统是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候变化必然引起水资源的时空变化,而人类通过改变流域下垫面、工农业取用水等活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流域内天然的产汇流机制,还直接影响到流域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作为水资源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研究二者对地表水资源的相
将菊粉添加到面制品中以提高人们日常饮食中膳食纤维摄入量,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但在实际加工中添加菊粉还影响了面团和面制品的最终品质。目前的研究关于菊粉自身(如分子质量、添加量)、加工条件(如温度、水分、酸碱、盐离子等)以及面筋蛋白组分(麦醇溶蛋白、麦谷蛋白)对面筋蛋白性质影响及其影响机制方面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因此,本文以面筋蛋白为原料,探究了3种分子质量的菊粉(419、1020和3359 Da)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