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外科患者术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及漏诊率调查目的调查外科术前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病率、漏诊率以及与高危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2007年11月至2007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准备行胸部及腹部非急诊手术的339例患者,所有患者经肺功能室检查,记录并分析其一般情况、暴露史和肺功能检查结果。结果COPD的患病率21.8%,漏诊率83.8%。53.1%有暴露史,吸烟和职业暴露分别为43.1%和18.6%;两类暴露人群的患病率分别为34.2%和36.5%,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x~2=1.40,P=0.24)。暴露史阴性受检者的患病率为8.8%,漏诊率为71.4%。在50岁以上的受检者中,暴露史阳性和阴性的患病率分别为38.0%和10.0%。男性患病率为25.1%,高于女性的15.2%(P=0.04),但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病率同性别无关(OR=0.80,95%CI:0.42~1.51),同暴露史有关(OR=4.22,95%CI:2.35~8.34)。肺癌和非肺癌患者COPD的患病率相似。新检出的的漏诊者中,COPDⅠ级30.65%,Ⅱ级56.45%,Ⅲ级11.29%,Ⅳ级1.6%。结论外科患者多数有吸烟和职业暴露等COPD高危因素,长期职业暴露所占比重较大。COPD的患病率高,漏诊现象十分严重,且病情多已达到或超过中度水平。第二部分心外科术前患者肺通气功能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目的调查心外科术前患者肺通气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准备行心外科非急诊手术的患者,皆完成肺功能检查,记录并分析其一般情况、吸烟史、心脏疾病病史和肺功能检查结果。结果共入选205例,肺通气功能障碍的发生率62.4%,其中限制性33.7%,阻塞性17.6%,混合性11.2%,中重度20.5%。FEV1的绝对值为0.45~3.54(1.98±0.59)L,其中1.0L<FEV1≤1.5L的占16.6%,FEV1≤1.0L的占4.4%。吸烟年支数≥400年支者32.2%,肺通气功能障碍发生率69.7%,其中中重度16.7%,与非吸烟患者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心脏病史大于6个月的患者142例(69.3%),肺通气功能障碍发生率为69.0%,其中中重度24.6%,均明显高于心脏病史短于6个月的患者(p<0.05);FEV1≤1.5L的患者占23.9%,略高于后者,但无统计学差异(P=0.12),结论在准备心外科术的患者,肺通气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中重度患者所占比重大;有长期心脏病史者的发生率更高。第三部分术前肺通气功能障碍在评价心外科手术预后中的价值目的研究术前肺通气功能在评价心外科手术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的住院患者。入选要求:冠心病或心瓣膜病,非急诊手术。术前常规进行肺功能检查,并按肺通气功能分级标准分成四组:基本正常组、轻度障碍组、中度障碍组、重度障碍组。分析不良预后指标:未施行手术、术后院内死亡、人工气道≥3天或ICU≥5天与肺通气功能分级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入选197例,肺功能基本正常组占43.7%,轻度障碍组36.5%,中度障碍组15.7%,重度障碍组4.1%。完成术前检查而放弃手术的患者中,源于肺功能障碍的占47.4%,在肺功能正常组及轻度、中度、重度障碍组,发生率分别为:0%,1.4%,12.9%,50%,呈上升趋势,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术后住院死亡率为:1.3%,1.5%,7.4%,0%,无统计学差异(P=0.28)。在轻、中、重度肺功能障碍组,人工气道≥3天或ICU≥5天的发生率分别为:4.5%,8.0%,25.0%,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26);肺功能正常组人工气道≥3天或ICU≥5天的发生率为12.7%。单因素分析显示,人工气道≥3天或ICU≥5天同患瓣膜疾病及使用体外循环有关(P<0.001)。多因素分析未得出明显相关因素。结论中重度肺通气功能障碍患者中容易放弃手术治疗。影响心脏病手术预后的因素众多,肺功能障碍对预后的影响减弱,需进一步增加样本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