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英语教学中,一直倡导“人本主义”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学活动中考虑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策略,以最多限度的给与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机会,从而找出课程需要解决的问题答案以及习得课上知识。但纵观现今的教学实践,教学活动中的“人本”特色少之又少,以英语口语教学为例,口语教学的基本模式,一直被认为是观察-模仿-得到,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仍然是在按照教师所要求的内容进行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把句式、表达烂熟于心,从而实现日后的出口成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没有受到半点儿的启发与刺激,富有逻辑的教学思想却有了自相矛盾的教学体现,语言的创造却成为了复制他人语言成果的重复劳动。乔姆斯基认为,语言之所以是人类的标志符号之一,原因就在于语言的创造性,人类的创造性就完全的反映在了语言中,所以,语言不是重复的机械作业,而是个具有创新的人类思想的作品。那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如何在人本主义的精神指引下,可否使学生解脱于当下机械的口语学习模式,而有引导的去观察语言的意义呢?从Chomsky、Pinker再到A.P.Martinich、Carruthers,西方语言学家、哲学家一直对于语言的作用进行了几世纪的探讨。但唯一确定的意义从一开始就没有变过,那就是:语言是用来交际的。不再考虑大师们对于语言剖析的多么准确,语言的本意已确定无疑的摆在面前。即是交际功能,其实就是思维上的外化体现。Carruthers一早指出,语言在思维的创新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既然语言的本质以确定,为何在现今的口语课堂上仍见得学生在苦苦背诵着老师亲手打造的文字狱?这种方式锁住的不是学生的积极性那么简单,单纯的创造性也荡然无存!那么,口语教师可否极大地调节学生的动机因素和情感参与从而使学生感受真正的语言功能,即创造性的思维重现呢?这个问题也就是这篇论文主要探讨的内容。通过想象式的引导,可以有助于学生获得思维的重新整理,从而转变在口语表达上,这样以来口语交际能力也会有所提升。本研究的受试者共分两组,均是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的学生.两组学生历经3个半月的时间,通过口语想象教学法以及传统的口语教学法的对比研究,凸显出口语想象教学法的可行性。本文同样采用了实验前的预测、对比后的考核,以及课上观察,并借助书面的问卷调查和后期的面对面的谈话可以看出口语想象教学法的可操作性,最终解释并探讨本文提出的三个研究问题:第一、口语想象教学法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现的?第二、从教学结果来看,口语想象教学法为何会对学生的口语表现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三、口语教学法是如何在课堂上实现的?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最终表明,通过口语想象教学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参与口语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同时通过想象的引领最终可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成果,对于口语教学实践更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同时通过此法的引用,学生对于口语学习的积极性大幅提高,能力也有所改观,最重要的是学生投入课堂的积极性高了,爱说了,喜欢思考了。受试者同样对于想象口语教学法持有肯定态度。鉴于想象口语教学法的实践,本文提出了一些实施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