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改良型含有RGDRGD序列的C-terminal-BIGH3是否对抑制角膜碱烧伤时所产生的新生淋巴管生成及VEGF-C表达的影响,通过含有C-terminal-RGDRGD-BIGH3蛋白的滴眼剂对C57BL/6小鼠的碱烧伤模型的干预,观察该药物的对角膜新生淋巴管及VEGFR-3表达的影响是否具备抑制作用,从而达到对新生淋巴管生成反应发生的干预,为该滴眼液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方法:选用50只C57BL/6小鼠,通过1mol/L NaOH用来制作角膜的碱烧伤模型,将小鼠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25只,其中治疗组用0.5%浓度的C-terminal-RGDRGD-BIGH3蛋白滴眼液每日点眼4次,E组为对照组,应用0.9%生理盐水每日滴眼4次,连续14天。分别在烧伤后第3、5、7、14天应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各组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状况以及角膜水肿情况,以进行对碱烧伤影响的评价,随机在治疗组和对照组小鼠中任意选取5只,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查角膜组织中VEGFR-3蛋白表达,同时应用免疫荧光法测定小鼠角膜组织中LYVE-1表达的情况。 结果:1、行裂隙灯显微镜镜下观察,对照组的小鼠角膜在碱烧伤后第3天,碱烧伤的创面表面上皮水肿,水肿范围略大于碱烧伤的灼烧范围,并在角膜缘处出现明显的新生血管,呈毛刷状;于观察的第五天时,角膜水肿明显,角膜缘处新生血管逐渐向角膜周边区延伸;在第7天左右,小鼠角膜烧伤部位水肿减轻,角膜上皮缺损明显,可见烧伤区边缘形成灰白色环形的浅混浊层,其角膜新生血管形成明显,互相交织形成网状,可发现部分血管已由角膜周边部向碱烧伤的中央区侵入;于第14天时,角膜新生血管呈垂帘状完全侵袭至碱烧伤区,上皮缺损无明显愈合,角膜混浊严重,呈灰白色,无法透见角膜观察到虹膜及晶体组织。而治疗组于碱烧伤后3天时,可见角膜上皮水肿,在角膜缘处新生血管形成不明显;于第5天时,可见角膜水肿区略超过碱烧伤区边缘,部分象限可见角膜缘新生血管芽萌生,未累及角膜周边区;第7天可见角膜碱烧伤区灰白色浅混浊,角膜上皮大块缺损,角膜新生血管嵌入角膜周边基质层;第14天可见碱烧伤部位灰白色浑浊,角膜上新生血管稀疏的分布在碱烧伤区域的外侧。2、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可发现,C57BL/6小鼠角膜碱烧伤后各个检查时间(3、5、7、11天)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小鼠角膜碱烧伤后治疗组角膜组织中VEGFR-3及LYVE-1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C-terminal-RGDRGD-BIGH3蛋白可显著减少小鼠碱烧伤后角膜组织中VEGFR-3蛋白的表达,同时可减少角膜新生淋巴管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