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亚鹿回头珊瑚岸礁位于海南岛南端鹿回头半岛西岸,是海南岛珊瑚岸礁中发育非常典型、研究程度较高、生物多样性极具特色的岸段,又是三亚国家级珊瑚礁自然保护区中最靠近市区而长期承受最大人类活动压力的岸段,已呈现出珊瑚礁衰退的迹象,但缺少系统的、定量的评估。本文依据2005-2007连续3年对三亚鹿回头珊瑚礁进行潜水观测、固定样条录像、样方照相和澄黄滨珊瑚群体大小测定等获得的第一手生态学调查资料,结合近50年来对本岸礁的生态监测记录,分析该岸礁造礁石珊瑚的群落现状、空间特征、近50年来造礁石珊瑚群落的演变特征等,探讨该珊瑚群落演变的驱动机制,并提出珊瑚礁科学保护和管理的建议。主要科学认识如下:
(1)三亚鹿回头珊瑚礁岸段现有造礁石珊瑚13科24属69种,以澄黄滨珊瑚为优势种,其重要值百分比为36.62%;滨珊瑚属和鹿角珊瑚属为优势属,其重要值百分比分别为43.85%和22.88%。
(2)造礁石珊瑚群落存在明显的垂直分带现象:礁坪为造礁石珊瑚稀疏生长带,共11属20种,以滨珊瑚属为绝对优势(重要值百分比>50%);礁坡为造礁石珊瑚密集生长带,共15属34种,以鹿角珊瑚属占优势(28.33%),滨珊瑚次之(26.71%)。礁坡的Pielou、Simpson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值以及造礁石珊瑚覆盖率均高于礁坪。
(3)2005,2006和2007年该岸段礁坡平均活珊瑚覆盖率分别为14.79±1.26%、12.16±0.85%和11.24±1.33%。
(4)优势种澄黄滨珊瑚群体从高龄到低龄数量呈递增趋势,30年以内的小群体澄黄滨珊瑚>80%,>30年的澄黄滨珊瑚群体主要分布在礁坡较深水区,表明该造礁石珊瑚群落处于珊瑚礁生物群落演变过程中的早期阶段。
(5)近50年来三亚鹿回头珊瑚礁岸段的造礁石珊瑚群落呈持续衰退趋势。造礁石珊瑚覆盖率从80%-90%(1950-1960年)、经60%(1978年和1983年)、30-40%(1990年)、41.5%(1998年)、23.4%(2002年)、20%(2004年)、14.79%(2005年)、12.16%(2006年)下降到11.24%(2007年)。
(6)近50年来造礁石珊瑚种类数量也呈现衰退趋势:1962-1965年调查记录鹿回头造礁石珊瑚70种;1993-1994年的调查记录造礁石珊瑚57种,原有记录中有20种(占原有种数的29%)可能出现区域性绝灭;2005-2007年调查记录有69种,相比于1993-1994年的记录有17种(占原有种类的30%)可能出现区域性绝灭。
(7)50年来,鹿回头珊瑚岸礁区造礁石珊瑚优势种属由分枝状珊瑚向块状珊瑚的转化,2005-2007年珊瑚多样性指数值比1993-1994年普遍降低,同样表明该岸段珊瑚礁呈衰退趋势。
(8)近50年来鹿回头珊瑚岸礁的海水表层温度(SST)存在上升趋势,且增温率略大于全球同期增温率,但升温主要发生在春冬季,对珊瑚礁没有明显的不利影响,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珊瑚礁白化及其进一步导致的全球珊瑚礁退化不同。
(9)三亚鹿回头珊瑚礁造礁石珊瑚群落衰退变化可能主要是由于近50年来各种不合理人类活动的严重干扰。包括1970-1980年的破坏性捕捞以及大规模采挖礁块等,1990年以来的人工养殖(珍珠贝、麒麟菜、对虾和鲍鱼育苗养殖等)、海岸工程建设、污染物排放和潜水旅游活动等。
(10)迫切需要采取行动,重视和加强珊瑚礁保护管理,加强珊瑚礁基础科学研究,开展长期监测,实行定期评估,以扭转其衰退趋势,实现珊瑚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