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B3-ⅡB期宫颈癌手术综合治疗对比同步放化疗疗效的meta分析及手术综合治疗后的生存分析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28469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ⅠB3-ⅡB期宫颈癌手术综合治疗对比同步放化疗疗效的meta分析目的:运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ⅠB3-ⅡB期(FIGO 2018)宫颈癌手术综合治疗对比根治性同步放化疗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英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OVID、Embase),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截止。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收集国内外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或临床对照研究。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相关数据后使用Rev Man 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比值比(odds ratio,OR)作为影响因素的效应值,以OR、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表示各效应量区间范围。结果:最终纳入21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8篇,外文文献13篇,5篇随机对照研究,16篇临床病例对照研究,纳入文献基线特征无统计学差异。其中病例组(手术组)2406例,对照组(放化疗组)184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与根治性同步放化疗相比较,3年无进展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3年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5年OS、近期Ⅲ/Ⅳ级毒性反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综合治疗组5年DFS高于同步放化疗组,复发率低于同步放化疗组,远期Ⅲ/Ⅳ级毒性反应发生率低于同步放化疗组,且亚组分析显示远期Ⅲ/Ⅳ级阴道、泌尿系、肠道毒性反应低于同步放化疗组,结果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ⅠB3-ⅡB期宫颈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较标准治疗方案根治性同步放化疗生存获益相当,近期Ⅲ/Ⅳ级迟发型毒性反应发生率相近,但复发率及远期Ⅲ/Ⅳ级迟发型毒性反应发生率较低。2.在全面术前评估后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对于ⅠB3-ⅡB期宫颈癌患者亦是一种可取的治疗方式。第二部分ⅠB3-ⅡB期宫颈癌根治性手术后的生存分析目的:对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至2015年ⅠB3-ⅡB期(FIGO 2018)宫颈癌手术综合治疗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ⅠB3-ⅡB期以手术综合治疗的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门诊复查或电话进行随访,统计3年、5年无进展生存率(PFS)和总生存率(OS),复发率和近、远期Ⅲ/Ⅳ级毒性反应。使用SPSS 25.0软件,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纳入研究病例的生存曲线,通过对数秩检验(Log-rank检验)进行临床、病理因素对预后影响的单因素分析,并通过COX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有198例ⅠB3-ⅡB期宫颈癌患者纳入研究,其中ⅠB3期54例,IIA期118例,IIB期26例。3年DFS、OS分别为84.8%、86.3%,5年DFS、OS分别为81.8%、84.8%。复发率为18.2%,死亡率为15.2%。近期、远期Ⅲ/Ⅳ级毒性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5.9%、3.5%。对生存结局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P=0.021)、淋巴结转移(P=0.013)、宫旁浸润(P=0.000)、宫颈间质浸润深度(P=0.000)、肿瘤大小(P=0.000)、脉管转移(P=0.037)均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COX风险回归模型显示,肿瘤大小(P=0.000,OR=6.806,95%CI=[2.468-18.774]),宫颈间质浸润深度(P=0.013,OR=0.297,95%CI=[0.073-2.105])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1.通过对本院198例ⅠB3-ⅡB宫颈癌手术综合治疗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发现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宫颈间质浸润深度、肿瘤大小、脉管转移是影响ⅠB3-ⅡB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肿瘤大小和宫颈间质浸润深度可视为影响ⅠB3-ⅡB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需根据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治疗措施以提高生存率。2.手术综合治疗对于ⅠB3-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较好,在全面评估后亦是一种可取的治疗方式。
其他文献
目的:评估达芬奇机器人系统辅助手术(robot-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RATS)与普通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在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短期及远期疗效。方法:检索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公开发表于数据库Web of
目的:对比分析吲哚氰绿荧光染色联合术中超声腹腔镜肝癌切除术与常规高清腹腔镜肝癌切除术之间的疗效差异,探讨吲哚氰绿荧光染色联合术中超声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及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间行肝癌切除患者资料。将其分为荧光组与非荧光组,其中荧光组(n=15)行吲哚氰绿荧光染色联合术中超声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非荧光组(n=30)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免疫治疗前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预后营养指数(PNI)与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关系,为今后临床选择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治疗的受益人群提供指导价值。方法:本研究通过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3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PD-1抑制剂单药治疗的12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
背景与目的: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2(Rho associated coiled coil forming protein kinase2,ROCK2)与肿瘤的恶性进展紧密相关,肿瘤的侵袭及迁移是导致其治疗失效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分析骨肉瘤组织中ROCK2的表达及探讨其对骨肉瘤细胞侵袭及迁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1、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骨肉瘤组织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在围肝门胆管癌手术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差异,初步评估腹腔镜在围肝门胆管癌手术中的安全性、可靠性。方法:收集2015年12月-2020年12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围肝门胆管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术前肝功能分级、肝功能情况(TBIL、ALT、AST、ALB)、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切缘阳性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肝功能
背景:膀胱癌是全球范围内第10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有较高的死亡率。近年来有研究表明,CAB39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其在膀胱癌中的作用未见相关报道。目的:通过免疫组化检测CAB39在膀胱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体外实验观察CAB39对膀胱癌细胞二维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探索CAB39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侵袭转移中的作用,为寻找膀胱癌新
目的:探究乳腺癌周组织中VEGFR-3、微淋巴管密度及乳腺癌组织中SEMA4C的表达与前哨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纳排标准选取南昌市第三医院2018年10月-2019年12月期间初治诊断的乳腺浸润性癌患者共213例,均行全乳切除术及前哨淋巴结活检术。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这些患者乳腺癌中及癌周组织中VEGFR-3、SEMA4C蛋白的表达、以及微淋巴管密度(D2-40标记),并收集相关临床病理数
背景:结直肠癌(CRC)是消化道最常见的肿瘤,其发生是一个多阶段、多步骤的复杂过程。目前在结直肠肿瘤的分子机制、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结直肠肿瘤的5年生存率并没有明显改善。多项研究已经表明了泛素结合酶E2M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泛素结合酶E2M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尚未有明确报道。因此探明其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将有助于结直肠癌的诊治。目的:探讨UBE2M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结直肠肿瘤
目的:食管癌是人类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手术治疗仍然是治疗食管癌重要的方式。食管癌根治术术后并发症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术后的生活质量与术后并发症状的严重程度又密切相关,因此改进手术技术以减少或控制这些症状是很重要的。食管胃舌状黏膜瓣吻合技术为食管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吻合方式,本次回顾性研究评估食管胃舌状黏膜瓣颈部吻合术在食管癌根治术的应用,探索该吻合技术对改善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效果,为提高患者术后
为深入探讨我国研学旅行发展现状,采用网络关注度作为研学旅行发展的替代观测数据,利用赫芬达尔系数、变异系数、莫兰指数、季节性集中指数分析研学旅行网络关注的时空分布特征,使用自然断点法将我国34个省份划分为5个发展等级并对区域网络关注度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学旅行前期增长较快,但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后续发展明显放缓;(2)主动关注较少,研学旅行网络关注度呈现出季节性波动特征,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