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建造,是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王澍教授“重建当代中国本土建筑学”学术指导思想的核心内容。通过反思现代建筑过于注重概念和表现形式的设计倾向,和国内建筑教学完全套用西方建筑教育体系的弊端,确立起立足于本土的自然建造研究在建筑设计、研究和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本论文的夯士建造研究是王澍教授所主持的自然建造系列研究的基础性技术研究。这种注重材料与建造研究的倾向,显然与弗兰姆普敦的建构理论有直接的学理关联,但在弗兰姆普敦的建构理论中只讨论了砌筑和框架两种基本的建造模式,王澍教授提出的一个基本问题是,为什么作为最基础的建筑材料之一的生土及其基本的建造方式之一的夯土却不在这一讨论视野之内。本论文在此问题指引下,对夯土的建构性研究正是试图对弗兰姆普敦建构理论进行带有修正色彩的讨论。同时,以建构理论为参照的自然建造研究有其价值取向。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传统建筑及其建造文化正在消失。对土、石和木、竹等自然材料在当代的应用及其传统建筑的保护具有现实的生态和人文的双重意义。本论文侧重通过对夯土材料及其建造的具体的技术问题的讨论,结合传统和当代应用的夯土建造实例,将其与砌筑和框架的结构体系在建构层面进行比较,阐述夯土因其“版筑”和“夯筑”建造技术而决定的建构形式的特殊性,以及杆对于其他生土建造在现代建筑和建造体系中应用发展的可行性,从而确立夯土建造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论文基于夯土建造的研究,进行自然建造这一实际已长存于底层社会的建造生长模式的理论思辨,是以法国结构主义哲学,特别是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思想为重要的理论启示,并以建构理论探讨夯土的传统应用及创新发展的可能性,力图切实为夯土建筑的保护和当代应用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支持。希望这一自然建造思想指导下的建筑设计理念能落实于相应的建筑教育体系的建立,对原有的完全基于西方建筑教育的体系进行修正,从建筑学的本科教学开始埋入自然建造理念的种子,从而“土生土长”。在论文的最后,基于我国生土建筑现状的调查并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对我国生士建筑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