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问责现状、问题与优化路径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ui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生态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治理生态环境日益受到政府、公民、媒体、社会组织等不同主体的全方位关注。政府是生态环境这一公共物品责无旁贷的提供者,在环境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现实表明,政府在生态环境领域应承担的责任仍存在缺失,而环境问责旨在对政府机关及其官员实施责任追究,是提升我国政府环境责任意识,促进政府切实履行环境责任的不可或缺且行之有效的倒逼机制。针对问责或环境问责问题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在概念内涵、制度功能、困境与对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关于环境问责的研究大多依托于现有的问责成果,缺乏对环境问责问题的专门研究;且已有的环境问责研究多分析目前制度上存在的缺憾,并通过与西方国家环境问责制度的比较提出对策建议,进而整体上呈现感性认知的特点,所以无法全面地理解问责或环境问责的现状,更无法具体地剖析环境问责在中国政治语境下存在的缺陷。为此,本文以责任政府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既有的对问责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支撑,整理了 2003-2016年有明确问责结果的91个环境问责案例,形成案例集,进而对91个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发现政府环境问责存在诸多难以克服的困境:如人大和公民在环境问责中的缺位导致自下而上的动力不足;对领导责任、直接责任追究乏力导致问责惩戒、警示效应差;问责的效果偶然性大,受到媒体关注度和事故等级的影响多;事前事中常态化问责少,事后应急性问责多,使问责成为了单纯的责任追究机制;问责的结果的公开性、透明度不足消解了问责制的权威。同时,对环境问责实践困境的成因进一步分析。最后,基于责任政府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和91个案例分析结果,针对环境问责实践困境及成因,本文从完善现有的环境问责法律法规体系、重塑问责文化、发挥多元异体问责主体的协同支持作用、明确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权责关系、建立科学的官员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完善环境问责在未来良性发展的可行性路径。
其他文献
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环境保护就被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足以证明国家对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视。然而,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环境问题还没有
刘师培投身革命后,意识到国民性低弱是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的关键,提出了以启迪民智为目的普及教育思想。就广泛意义上的普及教育而言,要破除民众的愚昧、迷信、依赖性和奴性等
编著《远程教育学》和《远程教育研究》的目标是 :既是学术专著 ,又能填补当前我国远程教育课程教材的空白。编著的指导思想是 :在实现我国高等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跨世纪
五更调是我国传统时序类民歌的一种。本论文梳理五更调从南朝陈到明清时期的发展脉络,并以明清时期的五更调为主要对象,对这一古老、传统而又充满活力的民歌样式进行多方面的
现时,虚拟学习社区的结构功能应该说已经相当完善。但我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这些社区到底是在“有效地运转”着呢,还是变成了一个个“电子鬼城”?本文根据对本校及其他学校
都知道阿莫灵是一辆“奔驰车”,但更需要修筑一条澳美牌“高速公路”,要让消费者认识到,这条“高速公路”上跑的车都跟阿莫灵一样是“奔驰车”。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巧妙地绕
报纸
<正>同治十三年(1874年)七月十三日,直隶总督李鸿章上奏,状告广东一位名叫李光昭的商人。奏折上说,这个李光昭是个商人,因为他花钱买了个候补知府的官,也算是官员。李光昭买
"城中村"改造中的征地拆迁往往容易引发地方政府和基层组织与业主的纠纷。在"城中村"改造中,地方政府和基层组织与业主的争议主要围绕着改造方式、土地属性及用途、法律和政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了缓解当前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提高环境质量,认真的落实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强化政府环境行政责任摆在了突出的
本文通过对目前国内外影响较大的基于问题学习(PBL)教学模式的介绍分析,对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学习(WPBL)教学模式给予界定;采用不同于传统的分析思路,借助语言学领域的研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