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田径运动被人们誉为“运动之母”,在奥运会等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中,田径运动奖牌数量众多、影响最广,因此也有“得田径者得天下”之说。优秀的运动员从开始参加田径训练一般需要经过9-12年的训练时间,青少年运动员作为后备役人才,其运动训练也处于基本训练阶段,这阶段为以后的比赛或训练打好基础尤为重要。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训练过程并不是单纯的接受技能训练,而是伴随着交往、追求、选择、意志努力、喜怒哀乐等的综合过程,是运动员整个内心世界的全面参与。运动员的训练过程是一个艰辛的、高强度、大负荷的身体锻炼的过程,需要运动员长期的坚持才能走向成功,如果仅仅在外部动机的驱动下进行运动训练将会降低了运动员体验运动训练中的乐趣,削弱运动员在训练中自主感需要,从而影响训练效果,降低了运动员的成才率,甚至使越来越多的运动员放弃了运动训练。本文基于自我决定理论下,以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运动动机为研究对象,探讨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教练自主支持的感知对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运动动机的影响机制,为理解三者的关系提供一个更系统、更全面的视角。采用量表测量收集数据,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更准确把握基本心理需要,教练自主性支持与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运动动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中自主感需要的满足程度最低,不同性别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对自主感需要的满足存在显著性的差异。(2)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具有感受教练自主性支持的需要,不同性别的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感受教练的自主性支持不存在显著性差异。(3)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动机水平良好,运动行为调节方式更多集中在动机强度较高的认同调节、整合调节及内部动机之间,不同性别之间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在这三个动机维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4)教练的自主性支持能够显著预测运动员的运动动机,青少年田径运动员3种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能够显著预测运动员的运动动机,同时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感知到教练的自主性支持感能够通过影响3种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情况影响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运动动机,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在教练的自主支持与自我决定动机间具有中介效用。建议:教练员在运动训练中基于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情况满足合理的基本需求,给予运动员更多的自主选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