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重要发现和伟大创造2。在这里,历史唯物主义并不是他们把已经准备好的唯物主义套用进历史领域的结果,而是建立在对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康德、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历史观)的透彻理解之上,通过对国民经济学家的理论的大胆借鉴以及对资本主义运行规律的实证性研究,从而深刻的认识到了历史进程中的真正的动力、自由的规律和人类发展的真实状态。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原理就是对“历史之谜的真正解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重要发现和伟大创造2。在这里,历史唯物主义并不是他们把已经准备好的唯物主义套用进历史领域的结果,而是建立在对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康德、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历史观)的透彻理解之上,通过对国民经济学家的理论的大胆借鉴以及对资本主义运行规律的实证性研究,从而深刻的认识到了历史进程中的真正的动力、自由的规律和人类发展的真实状态。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原理就是对“历史之谜的真正解答”,而且随着这种理论对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实践能力的不断弘扬和开显,它自己就“知道它是这种解答”3。
历史唯物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着孕育初创(1842-1844)、成型问世(1845-1848)、验证完善(1848-1872)和转型丰富(1872-1883)等阶段。纵观其整个发展历程,1844年,对于马克思,对于历史唯物主义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年份和关键的节点:其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神圣家族》两个重要文本的创作,表明了马克思(恩格斯与他基本同步)已经处在从思辨唯心主义到人本唯物主义,再转型到科学共产主义的深刻矛盾之中。特别是《神圣家族》,是历史唯物主义肇基之所,是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蜕变之地,是黎明前黑暗边的鱼肚白,是升华前迷雾里的催化剂:对黑格尔自我意识哲学的批判,对费尔巴哈若即若离的依赖以及对科学世界观诸多理论产生前的临盆之痛都构成了《神圣家族》的鲜明特色。如果说《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一切秘密的发源地,那么《神圣家族》就是这发源地的神秘风景。
本文先整体性的解析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理论特征,再试图从《神圣家族》的内容、地位、价值等方面的相关分析来探讨历史唯物主义建构的滥觞和因缘,从一个较新的角度切入马克思主义思想历程发展的内部,从而为梳理相关理论,解释相关原则做出自己的贡献。
其他文献
本文以《新约》这一文本为研究对象,对《新约》文本展开了再阅读、再阐释,并在此基础上,对《新约》中的性、性别、婚姻、家庭观所包含的主要内容与特点等问题展开了具体地分析与论述,并较为概括性地分析与阐述了这四者之间的内在相关性,以期勾勒出《新约》文本中性、性别、婚姻、家庭观的全貌。同时也从其对历史文化产生的影响方面,具体分析了《新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指出了《新约》中的性、性别观念以及性规范、婚姻家庭
兄弟伦理是家庭的核心伦理之一。在传统中国,家庭是国家和社会的缩影,也是伦理的起点,基于这一前提,兄弟伦理对传统家庭的维系传承、国家的结构组织,以及社会的价值取向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儒家的兄弟伦理观主要是从两个维度展开的,一是通过兄弟关系在家族结构中的位置来观照家族伦理的特质,二是从具体的伦理经验中提取并发展出兄弟伦理的基本内涵。从自然的生成秩序来看,兄弟关系源自夫妇结合而形成的父子关系,因此儒家
尼采对鲁迅的文学气质有较大影响,鲁迅的文学个性也与尼采思想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尼采与鲁迅都属于生命文化大家族的成员,两者在思想气质上具有家族性相似。 尼采是18世纪末以后浪漫主义的一个极端发展,也是存在主义的先驱。他将浪漫主义对理性的反思、批判和对生命的崇拜,提升到一种新的高度,开存在主义之先河。尼采思想在他死后,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鲁迅在日本留学时期接触尼采。鲁迅对尼采的接受,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
杰出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阿多诺在上个世纪60年代提出了他的“否定的辩证法”理论,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的震动。“否定的辩证法”理论主要是针对传统辩证法而提出来的,因为传统辩证法由于长期受形而上学以及强制的“同一性”思维方式的影响,日益暴露出自身无法克服的种种弊端与缺陷,使本来充满活力的具有批判性的理论变成了没有生机的、僵化的理论。辩证法理论处于被遗忘和被忽视的尴尬境地。于是阿多诺通过他的“否定的辩证法”
现今中国,虽然在科学领域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尖端科技成果,但科学的强大远远不是几项科学成果的取得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有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工作者作为坚强后盾和支撑。科学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整体,真正的科学具有极强的包容性。这就要求一名优秀的科学工作者,需要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的科学基础和科学底蕴,我们才能够自豪的屹立于世界。 罗蒙诺索夫的一生是对科学很好的诠释。他是一位在俄罗斯科学发展道路上起
本文是对马克思两部早期文本《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和《博士论文》的解读,解读的角度是能动的自我意识作为批判的武器。因为博士论文时期的马克思正受到布鲁诺·鲍威尔的影响,处于自我意识哲学的立场,马克思写作的目的正是通过对两种自然哲学的比较发挥出自我意识的能动原则,为人的自由,包括摆脱宗教的束缚、批判不合理的现实,奠定理论基础。所以,这种解读角度最能体现马克思这两部早期文本的价值。 本文认为:在自我
本文以多元文化对纳西族传统道德的影响为主要内容,通过纳西族民族精神来揭示纳西族古代社会道德的一般特征;以对纳西族传统社会生活的善恶观念、人生价值观有着重要塑造和奠基作用的本土宗教——东巴教为切入点,分析纳西族传统社会社会道德、个体品格的一般内容,并以此为纳西族积极学习外来文化为我所用,对各种文化既不全盘吸收,也不闭关自守,进而丰富和发展本民族大道德文化的思想动因;着重于儒家伦理思想对纳西族传统社会
本论文围绕“柯尔施问题”,重点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性质问题。虽然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性质和科学性质的讨论已经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内在逻辑的构成成分为我国学术界所关注,但对它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依然被局限在近代哲学的基本框架内——要么通过强调费尔巴哈而最终把马克思主义当成“实证科学”或“经验实证主义”,要么通过强调黑格尔而最终把马克思主义理解成黑格尔哲学的“一个支脉”或“一种发展”。无论如何,马克思主义的
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研究和探讨由来已久。直到马克思那里,才最终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体系中占用重要的地位。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特别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我国具体国情和发展实践相结合,使得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并成为新时期我国
异化,作为一个古老的哲学概念,在历史上曾被多次研究,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都是在纯粹哲学领域里做出的。到了近代,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人在自己的劳动面前越来越乏力,甚至到了被商品支配的地步。在这样的社会背录下,马克思开始了对现实社会中异化现象的研究,并得出了著名的异化劳动理论。到了二十世纪初,卢卡奇通过对《资本论》中商品拜物教的研读,得出了跟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非常相近的物化理论,并进而使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