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广东省中医院特应性皮炎住院患者的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归纳其临床发病特点及中西医诊疗经验,为特应性皮炎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收集2005年至2014年期间广东省中医院特应性皮炎住院患者的病案信息,设计病案资料采集表采集相关信息,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112例,男性68例,女性44例,男:女=1.54:1,患者中最小年龄为1岁,最大年龄为79岁,平均年龄为20.15±12.27岁。按年龄阶段分期,婴儿期特应性皮炎6例,儿童期特应性皮炎22例,青年及成人期特应性皮炎84例。2.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1.63±6.72天,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年来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平均住院费用7,.903.26±4,353.25元。患者春季发病入院的有27例,夏季44例,秋季19例,冬季22例。首次发病最小年龄为1月,最大年龄为43岁,平均首次发病年龄为8.59±9.77岁。112患者中病程最短的为3天,病程最长的为70年,平均病程为11.66±10.43年。患者自觉严重瘙痒者88例,中度瘙痒者23例,轻度瘙痒者1例。76例患者伴发其他过敏性疾病,其中伴发过敏性鼻炎者最多,占48例。68例患者有家族过敏性疾病史,其中家族过敏性疾病中最多的为过敏性鼻炎,占37例。3.舌脉象依据频数由多到少依次是:红(舌尖红)、淡红、暗红;黄腻(黄微腻)、黄(薄黄)、白腻(白微腻)、薄白;数、弦、滑、细。入院多见证型为心脾湿(积)热、风湿热困、血虚风燥、脾虚湿蕴等。4.55例患者明确伴有皮肤感染,检出率最高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91%。80%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88%患者的血清总IgE升高。过敏原阳性检出率为89.5%,以吸入性过敏原为主。5.运用纯中医治疗1例,中西医结合治疗111例,总有效率为88%,患者出院时的IGA评分较入院时明显下降(P<0.05)。中药、抗组胺/其他炎症介质药、外用糖皮质激素和润肤保湿剂为主要治疗药物,配合使用钙剂+维生素C、抗感染药物、免疫调节剂、中成药、溶液湿敷、窄谱紫外线照射、针刺等方法。结论:1.广东省中医院特应性皮炎住院患者多数在夏季发病或病情加重,常伴有其它过敏性疾病或家族过敏性疾病史阳性,与过敏性鼻炎、哮喘关系密切,入院时皮损情况严重,大多数人感瘙痒剧烈,皮肤感染源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部分患者伴嗜酸性粒细胞数、血清总IgE升高,过敏原以吸入性过敏原为主。2.“湿热”是特应性皮炎发病或病情加重的重要诱因,“清热利湿”法是特应性皮炎急性发作期的主要治法,清热药、除湿药、补虚药、疏风药等是中医治疗特应性皮炎常用的几大主要药类。3.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广东省中医院特应性皮炎住院患者的治疗中,并取得较好疗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4.专科检查应增加:SCORAD积分,以期更加规范特应性皮炎的诊疗流程及评价临床疗效。5.广东省中医院在逐渐减少特应性皮炎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控制住院费用支出方面所做的工作值得肯定,为以后特应性皮炎临床路径的制定和运用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