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以《中华医典》为基础,检索其中收录的50部针灸推拿类古代文献,以计算机处理检索出的有关针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处方,分析古代医家对冠心病心绞痛的针灸治疗的用穴规律,分析古代针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处方的特点及其历史发展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处方的组成结构,总结出针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高频处方,为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优化选穴、提高疗效提供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案指导。方法:《中华医典》中收录的50部针灸推拿类医学古籍,以“胸痹”、“心痛”等为检索词,对检索的文献进行筛选、分类整理,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描述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统计方法。结果:1文献总体情况所纳入研究的872个处方中,来源于39部著作,疾病病名方面,经统计结果提示关于胸痹心痛古代文献中的病名分类较多,其最多的为心痛(共623个处方言及心痛,占71.44%);其次为胸痹、卒心痛、九种心痛、蛔虫心痛、厥心痛等。文献共言及针灸治疗胸痹心痛的处方共872个,其中单穴处方768个(占88.07%),双穴处方52个(占5.96%),多穴处方52个(占5.96%),可见古代医家常使用单穴治疗胸痹心痛,结果见表3。所有处方共涉及116个穴位,累积使用频次1618次。治疗方法方面,明确提出治疗方法的607篇,其中采用针刺的254篇,提出用艾灸的350篇,刺络放血3篇。2古代医家治疗胸痹心痛的选穴规律2.1常用穴位及常用配穴对所有穴位的使用频次进行统计,并按高低次序依次排列,选取在872个处方中使用频次≥121的穴位,分别计算其频率(频次/方数),频率≥12.41%有31个穴位,包括间使、太渊、临泣、上脘、涌泉、太溪、中脘、内关、巨阙、中冲、曲泽、大敦、神门、少冲、然谷、膻中、劳宫、灵道、大都、建里、行间、侠白、天井、太白、心俞、章门、尺泽、太冲、经渠、大陵、支沟,其中间使共使用77次(占8.83%),太渊共使用75次(占8.60%)。2.2循经取穴1618个穴的经络分布情况经统计,结果提示古代医家治疗胸痹心痛的穴位,以心包经最多,其次为任脉、肾经、心经、肺经、肝经等。2.2.1多取心包经、心经穴1618个穴的经络分布情况经统计,结果提示古代医家治疗胸痹心痛的穴位,心包经、心经较为常用,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基本规律,古代医家常选用心包经穴位,同时胸痹心痛的主要病位在心,心为君主之官,心包代心受邪,心经“是动病”以及心包经“所生病”中都言及“心痛”,故古代中医最常选用心包经穴位,心经穴位亦为古代中医所常用。如心包经中的间使、内关、中冲、曲泽、劳宫、大陵,为古代医家治疗胸痹心痛的常用穴;心经的神门、少冲、灵道,皆为古代医家常用的穴位。2.2.2多取任脉穴胸痹心痛多兼有腹痛、胃痛等脾胃症状,任脉循行于胸腹正中,与心、胃等脏腑密切相连,故古代医家治疗胸痹心痛亦常使用任脉的穴位,任脉中最常用的穴位为中脘,使用频次为65次,占总频次的7.45%,其次为上脘、巨阙、膻中等。2.2.3常选用足三阴经穴足三阴经起于足,上抵于胸,故胸痹心痛与三阴经的关系密切,如足少阴脉上贯肝膈入肺中,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肾经常用穴涌泉、太溪,肺经中的太渊、尺泽、经渠、鱼际,肝经常用大敦、行间、章门、太冲,均为古代中医治疗胸痹心痛的常用穴位。2.2.4其他经常用穴位古代医家治疗胸痹心痛,亦常用其他经的穴位,如膀胱经常用穴心俞、京骨、足通谷、厥阴俞等穴位;胆经常选用足临泣、侠白;脾经常选用大都、太白等穴位;三焦经常选用天井、支沟;胃经穴位常用不容、足三里,但使用频次相对较少。同时,经外奇穴常用中泉、脐旁、独阴等经外奇穴;督脉穴中有使用长强、筋缩、至阳;大肠经的合谷、阳溪、曲池,小肠经治疗胸痹心痛,常用的穴位为后溪、肩中俞,但这些穴位使用频次相对较少。2.3分部取穴将古代医家胸痹心痛的穴位进行如下9部分(头部、颈项、肩颈、上肢、下肢、胸胁部、腹部、背部、腰部)的分类,结果提示最常用的是上肢的穴位,其次为下肢,腹部、胸胁部、背部等部位的穴位亦常见。古代医家胸痹心痛多取心包经、心经的穴位,因此常选用上肢穴位,如间使、太渊、内关、中冲、曲泽、少冲、劳宫等穴均为常用穴位。其次常选用下肢的常用穴位有足临泣、涌泉、太溪、大敦、然谷等穴,如《千金翼方》中记载:“心中懊憹痛,针涌泉入三分。”腹部的上脘、中脘、巨阙、建里等穴位,亦为古代医家所常用;胸胁部的穴位,为局部取穴,常用穴位有章门、膻中、期门等穴,如《千金要方》记载:“胸痹心痛,灸膻中百壮。”脏腑之气输注于背俞穴,故背俞穴的心俞、心包俞等穴位亦为古代医家所常用。2.4特定穴取穴古代医家针灸治疗胸痹心痛共使用特定穴83个,占总穴位的71.55%,共使用特定穴总频次1333次,占总穴位频次的82.39%。其中最常用的特定穴为五输穴,其次为原穴、募穴、八会穴、交会穴,八脉交会穴、背俞、络穴、下合穴、郄穴亦常选用,但相对较少。古代医家常选用五输穴、原穴、募穴、八会穴、交会穴,如五输穴中为常用穴位为间使,其次为太渊、涌泉、太溪、内关、中冲、大敦、曲泽、神门、然谷、少冲、劳宫、灵道等穴;原穴中最常用的穴位为太渊,共使用频次74次,占特定穴总频次5.55%,其次为太溪、内关、神门等穴亦为古代医家所常用;募穴中最常用的穴位为中脘,其次巨阙、膻中、章门等穴亦为古代医家所常用;八会穴中最常用的穴位为中脘,其次为膻中、章门等穴;交会穴中的膻中、期门、幽门,为古代医家治疗胸痹心痛常用穴位。同时,古代医家亦有选用八脉交会穴中的侠白、公孙,背俞穴中的心俞,肾俞;络穴中的公孙、长强、丰隆;下合穴中的足三里;郄穴中的阴郄。结论:1 古代医家治疗胸痹心痛的选穴规律1.1 常用穴位及常用配穴古代中医针灸治疗胸痹心痛的常用穴包括间使、太渊、临泣、上脘、涌泉、太溪、中脘、内关、巨阙、中冲、曲泽、大敦、神门、少冲、然谷、膻中、劳宫、灵道、大都、建里、行间、侠白、天井、太白、心俞、章门、尺泽、太冲、经渠、大陵、支沟。1.2循经取穴古代医家治疗胸痹心痛的穴位,以心包经最多,其次为任脉、肾经、心经、肺经、肝经等。如心包经中的间使、内关、中冲、曲泽、劳宫、大陵;心经的神门、少冲、灵道,皆为古代医家常用的穴位;任脉中最常用的穴位为中脘、上脘、巨阙、膻中等;肾经常用穴涌泉、太溪,肺经中的太渊、尺泽、经渠、鱼际,肝经常用大敦、行间、章门、太冲,均为古代中医治疗胸痹心痛的常用穴位。古代医家治疗胸痹心痛,亦常用其他经的穴位,如膀胱经常用穴心俞、京骨、足通谷、厥阴俞等穴位;胆经常选用足临泣、侠白;脾经常选用大都、太白等穴位;三焦经常选用天井、支沟;胃经穴位常用不容、足三里,但使用频次相对较少。同时,经外奇穴常用中泉、脐旁、独阴等经外奇穴;督脉穴中有使用长强、筋缩、至阳;大肠经的合谷、阳溪、曲池,小肠经治疗胸痹心痛,常用的穴位为后溪、肩中俞,但这些穴位使用频次相对较少。1.3分部取穴将古代医家胸痹心痛最常用的是上肢的穴位,其次为下肢,腹部、胸胁部、背部等部位的穴位亦常见。如上肢穴位的间使、太渊、内关、中冲、曲泽、少冲、劳宫;下肢的足临泣、涌泉、太溪、大敦、然谷;腹部的上脘、中脘、巨阙、建里等;胸胁部的章门、膻中、期门等穴,背部的心俞、心包俞等。1.4特定穴取穴古代医家针灸治疗胸痹心痛选用特定穴,其中最常用的特定穴为五输穴,其次为原穴、募穴、八会穴、交会穴,八脉交会穴、背俞、络穴、下合穴、郄穴亦常选用,但相对较少。古代医家常选用五输穴、原穴、募穴、八会穴、交会穴,如五输穴中为常用穴位为间使,其次为太渊、涌泉、太溪、内关、中冲、大敦、曲泽、神门、然谷、少冲、劳宫、灵道等穴;原穴中最常用的穴位为太渊,其次为太溪、内关、神门等穴亦为古代医家所常用;募穴中最常用的穴位为中脘,其次巨阙、膻中、章门等穴亦为古代医家所常用;八会穴中最常用的穴位为中脘,其次为膻中、章门等穴;交会穴中的膻中、期门、幽门,为古代医家治疗胸痹心痛常用穴位。同时,古代医家亦有选用八脉交会穴中的侠白、公孙,背俞穴中的心俞,肾俞,络穴中的公孙、长强、丰隆,下合穴中的足三里,郄穴中的阴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