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多煤少油缺气的自然资源环境下,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前,煤炭的清洁化利用技术已经能够将常规污染物排放浓度显著降低,但是对于煤炭燃烧产生的有机污染物还没有较为有效的控制手段,现有的研究对于燃煤烟气中以可凝结颗粒物为代表的有机污染物的组成及其在烟气净化流程中的迁移分布特性的探讨还十分缺乏。因此本文主要针对燃煤烟气中以可凝结颗粒物为主的有机污染物的组成及其迁移分布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燃煤烟气中可凝结颗粒物有机组分定性及定量分析研究。借助安捷伦Unknown Analysis软件对可凝结颗粒物有机组分进行定性分析,将可凝结颗粒物有机组成分定性成五类主要有机物进行研究,分别是烃类,酯类,硅氧烷类,含杂原子有机物以及其他有机物。所测样品烃类,酯类和硅氧烷类者三种占比最多,峰面积占比超过70%,将这三类有机污染物作为定量分析的研究对象。根据现有测试方法及有机物的毒性,选取18种正构烷烃和15种邻苯二甲酸酯进行定量分析,此外,对于硅氧烷类物质提出了定量方法。同时,通过索提原煤中正构烷烃和邻苯二甲酸酯,为更好地探究可凝结颗粒物的迁移分布特性提供参考。(2)电站燃煤锅炉可凝结颗粒物组成及排放特性研究。研究了不同工况下可凝结颗粒物排放特性,三个燃煤机组排放的可凝结颗粒物的浓度值分别为13.4mg/Nm~3,9.47mg/Nm~3,9.87mg/Nm~3,占总颗粒物的比例均超过50%。其中正构烷烃所占比例分别为8.4%,6.3%以及7.1%,邻苯二甲酸所占比例分别为1.5%,1.7%以及2.4%。结果表明,随着烟气温度的下降,可凝结颗粒物排放浓度也随之下降,可凝结颗粒物有机组分(包括正构烷烃和邻苯二甲酸酯)在温度最低点排放浓度也最低,这可能是由于烟气温度下降导致部分可凝结颗粒物在烟道中出现冷凝,由气态向固态转换。各采样点可凝结颗粒物中正构烷烃占比分布具有相似性,结合之前的研究结果,进一步猜测,针对同一电厂的不同机组,采用相同的工艺流程,并且煤种相似的情况下,各正构烷烃比例的分布也基本相似。此外,定量测量了15种邻苯二甲酸酯,考虑到当前各国对主要有毒邻苯二甲酸酯类的限制,若要减少可凝结颗粒物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排放,可以有选择性的以DBP为目标来降低燃煤排放邻苯二甲酸酯的危害。(3)工业燃煤锅炉可凝结颗粒物组成及迁移分布特性研究。相较于燃煤电站锅炉,工业锅炉有机机组容量低,有机污染物排放水平较高,经过超低排放改造后的机组能显著降低有机污染物的排放。XT机组和FY机组最终排放的可凝结颗粒物浓度分别为7.67mg/Nm~3和34.47mg/Nm~3,超低排放改造效果显著。对于可凝结颗粒物中正构烷烃而言,各正构烷烃经过烟气净化设备后其相对比例变化不大,可推测现有烟气净化设备对正构烷烃类物质的脱除没有选择性。对于可凝结颗粒物中邻苯二甲酸酯,应重点关注DBP这类被限制使用的有机物,其占比在多次的采样中相对较大。除尘器对于可过滤颗粒物以及可凝结颗粒物中正构烷烃和邻苯二甲酸酯的脱除有着显著的效果,在XT机组中,除尘器对于正构烷烃和邻苯二甲酸酯的脱除效果可达78.6%和71.1%。此外,一些新式烟气净化设备对于可凝结颗粒物有机成分有较好的脱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