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值“十二五”开局之年,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加紧实现农业现代化,惠及民生被提到了新的高度。如何妥善解决“三农”问题,除了加大政府性投入之外,其关键点还在于调整农村结构,改变现有单个农民的分散经营状态,实现农业、农村现有资源的科学配置与合理流动。通过分析“十一五”时期我国在新农村建设中所取得的各项成就不难发现,继续坚持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道路,将单个、细碎的,呈“原子化”状态分布的农民组织起来,提高其组织化程度,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才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通过对国内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认真梳理可得到一些研究启示。首先,在而对国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经验和研究成果的问题上,要秉承一种“扬弃”态度,决不能照搬外国经验,而须因地制宜,充分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各地区的实际,发展出独具地方特色的组织模式。其次,就国内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而言,不同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东中部地区明显优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因此,有选择性地对西部一些地区开展调查研究,将有益于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提升农业的整体现代化水平。鉴于此,笔者以系统权变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等组织社会学和经济社会学相关理论为支点,立足广西,选取区内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发展大市桂林市为调查点展开调查。具体而言,就是在对桂林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进行实证考察的基础上,分别从组织类型,组建方式,产业分布,参与构成,组织功能等五方面对当地组织发展特征进行描述,进而归纳出组织的发展困境,即:一是组织运营缺乏活力,数量规模小,产业结构单一;二是服务层次低,类别单一,范围有限;三是组织内部结构松散,外部环境不健全;四是经济实力不强,自身积累能力弱,组织缺乏固定的资金来源。通过进一步研究不难发现,区域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薄弱;农民主体意识差,对组织的认同感及归属感不强;缺乏培训机制,组织成员素质偏低;农户经营分散、规模小、专业程度低,且农产品缺乏技术含量;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足,认识不清,扶持力度不到位等五个方面是制约桂林市乃至整个广西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主要因素。由此,可得出研究结论,要从根本上解决桂林市,乃至整个广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细化矛盾,有针对性、分层次地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不同维度入手,综合考虑个体、组织制度结构体系以及与国家调控相关联的外部环境因素对组织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