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320排螺旋CT低管电压技术联合低碘浓度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从2014年5月1日到2015年10月1日来门诊就诊的40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体重指数18-26kg/m2),随机分为2组,均使用东芝320排螺旋CT进行冠状动脉扫描。A组为传统扫描方案(男性11例,女性9例):采用自动曝光技术(Automatic Exposure Control,AEC),管电压为120k Vp,图像重建采用滤波反投影法(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对比剂为碘普罗胺(Iopromide,350mg I/ml)。B组为“双低”扫描方案(男性8例,女性12例):运用自动曝光技术,管电压为100k Vp,图像重建采用自适应迭代重建技术(Adaptive Iterative Dose Reduction,AIDR),对比剂为碘克沙醇(Iodixanol,270mg I/ml)。余扫描参数两组患者一致,对比剂注射速度均为5.0m L/s,采用Sure start对比剂示踪技术。将原始薄层图像传至Aquilion One V4.74 Vitrea CT后处理工作站,并采用二维显示技术如多平面重建(Multi 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construction,CPR)等,和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及容积再现(Volume Reconstruction,VR)等三维显示技术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分析。由两名副高以上影像科医师采用双盲法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1-5分法),统计各组冠状动脉可诊断节段数及优良节段数,并计算可诊断率、优良率;同时对比组两患者左冠状动脉(left coronary artery,LCA)开口处管腔的CT值、噪声值、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对比信噪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每组有效辐射剂量及有效碘摄取量。定义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B两组患者的有效辐射剂量及碘摄入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B组患者有效辐射剂量(2.60±0.52m Sv)低于A组(12.03±4.19m Sv),且有效辐射剂量较A组降低72.95%;B组患者有效碘摄入量(16.20g)较A组有效碘摄入量(21.00g)减少22.86%(P<0.05)。同时,A、B两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图像噪声值(A组:6.78±29.12SD;B组:73.56±32.34SD)、左冠脉开口处CT强化值(A组:425.37±36.5HU;B组:15.64±2.74 HU)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图像噪声高于A组。两组间SNR及CNR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270mg I/m L碘克沙醇+100k Vp管电压”双低组较“350mg I/m L碘普罗胺+120k Vp管电压”常规组有效辐射剂量降低72.95%,碘对比剂用量降低了22.86%。(2)270mg I/m L浓度的碘对比剂结合100k Vp低管电压扫描方案可以获得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的冠脉CTA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