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公藤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红斑狼疮等疾病,疗效确切。但其不良反应不容忽视。雷公藤的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有雷公藤化学成分复杂且其药效、毒性物质基础尚不明确,缺乏科学、有效的质量评价和控制方法,提取纯化工艺多样,导致不同厂家生产的雷公藤制剂疗效及毒副作用差异大,临床上缺乏使用指南。雷公藤中有效成分大多难溶于水,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雷公藤制剂的生物利用度。本课题在课题组前期研究基础上优化HPLC色谱条件,建立了 8批不同产地雷公藤药材的指纹图谱,得到35个共有峰。进行了 HPLC-MS分析,对指纹图谱中各色谱峰进行鉴定,利用对照品以及文献比对,35个特征峰中鉴定了 19个化学成分,其中二萜类成分7个,三萜类成分6个,生物碱类成分5个。结合药理学实验结果,采用偏最小二乘分析法构建了谱效关系。以谱效分析的结果为指导,按照保留"主要药效成分"、控制"药效兼毒性成分"、除去"主要毒性成分",利用大孔树脂或硅胶色谱法,制备不同成分比例的组分,然后进行HPLC分析,通过与谱效结果比对初步筛选出符合低毒高效要求的组分,最后进行药效和毒性验证对这些组分筛选并进行药效、安全性验证,筛选出低毒高效提取物组分T3-3组分,T3-3的制备工艺为:取粗浸膏适量,加入适量甲醇溶解,按1:1加入硅胶(100~200目)拌样,用10倍量硅胶(100~200目)装柱,用二氯甲烷-甲醇(80:1)展开剂洗脱(10倍柱床体积),收集洗脱液,减压浓缩回收有机试剂,得浸膏,真空干燥,即得。将得到的雷公藤低毒高效提取物用β-环糊精进行包合,对包合物的制备方法、包合物的投料比、包合时间、以及加水量进行了单因素考察。初步确定了雷公藤低毒高效包合物的制备工艺为确以研磨法,加水量2倍(纯化水:β-环糊精=2:1)投料比(β-环糊精:雷公藤低毒高效提取物)为10:1研磨lh后即得。选用SEM法、X射线衍射法、DSC法对雷公藤低毒高效包合物进行物相鉴定,验证了包合物的形成。同时测定了包合物的平衡溶解度,结果表明将雷公藤提取物制成包合物后,其有效成分的的溶解度均显著提高,在蒸馏水中:雷公藤甲素的溶解度提高约3倍,雷公藤内酯酮的溶解度提高约46倍,雷公藤红素的溶解度提高约3倍,雷公藤内酯甲的溶解度提高约2倍,雷酚内酯,雷公次碱的溶解度均显著提高。测定了包合物的溶出度,与雷公藤提取物相比,将雷公藤提取物制成包合物后,提取物各有效成分的溶解度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