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在全世界范围内,美国、欧洲等地的发病率呈缓慢下降趋势,但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其发病率不断升高,早期宫颈癌的治疗主要是手术治疗,而中晚期疾病治疗则以放疗为主,同时辅以化疗。近年来,宫颈癌的治疗在不断的规范和提升,但生存率始终难以得到实质性的提高。我国每年新发宫颈癌病例约140000人,死亡约37000人,近年来,局部晚期宫颈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同时发病年龄明显趋于年轻化。自1982年Feri首次对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做了定义,宫颈癌的新辅助化疗,越来越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同时作为治疗方式的地位也有明显提高,有文献报道,新辅助化疗(NACT)在放化疗时代有一个不确定的作用,大多数患者在就诊时诊断为局部晚期疾病。在放射治疗(Radiation Therapy,RT)受限的国家,NACT可以促使患者获得有效的治疗方法。新辅助化疗作为宫颈癌的治疗方式在国内的地位较高。但近几年来一些研究表明新辅助化疗的效果仍需进一步验证。一项发表于2018年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经新辅助化疗后手术与直接接受同期放化疗治疗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关于5年无病生存率,新辅助化疗加手术的患者比同期放化疗更差。更早的GOG141研究比较了新辅助化疗在IB期宫颈癌治疗中的效果,发现新辅助化疗并没有益处,迄今为止,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仍不推荐新辅助化疗用于局部晚期宫颈癌。本文总结ⅠB2及ⅡA2期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手术治疗的病例进行分析,并以单独手术组为对照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手术的影响及预后影响。目的:比较ⅠB2及ⅡA2期宫颈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前行新辅助化疗对手术可行性及病理预后因素的影响及生存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3年4月在大连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ⅠB2及ⅡA2期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共6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的病例均有完整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研究组的选取为新辅助化疗+手术组共37例,对照组为单纯手术组29例,37例患者均无明显化疗禁忌症,并全部于新辅助化疗结束后行广泛性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部分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对照组29例直接行广泛性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部分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观察两组病理预后因素如脉管癌栓、宫旁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宫颈肌层浸润深度及阴道切缘肿瘤浸润情况,并且与单独手术组比较手术质量相关因素,同时讨论两组的总生存期及无病生存期。结果:共对6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新辅助+手术治疗组共37例,直接进行手术组29例,随访时间12~108个月,失访率19.6%,患者的平均年龄新辅助组(47.2±8.40岁)VS手术组(43.9±8.92岁),FIGO分期新辅助组ⅠB2期25例,ⅡA2期12例,手术组ⅠB2期24例,ⅡA2期5例,病理类型大部分为鳞癌57例(86%),同时有4例腺癌,3例腺鳞癌和1例小细胞癌。两组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宫颈肌层浸润深度、脉管癌栓、宫旁浸润及阴道切缘肿瘤浸润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新辅助组(190(175,202.5))VS手术组(195(155.220))(P>0.05),但出血量方面,新辅助组明显高于直接手术组,新辅助组(700(425,900))VS手术组VS(500(325.600))(P<0.05)。新辅助组平均总生存期为74.65(25~108)个月,手术组为60.67(12~103)个月,新辅助组平均无进展期为71.57(12~108)个月,手术组为57.23(6~107)个月,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ⅠB2及ⅡA2期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手术治疗与直接进行手术治疗相比,不能减少病理预后因素,对总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期无明显改善且增加术中出血量,对于这类患者的治疗方式不推荐使用新辅助化疗,应慎重且个体化评估患者病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