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针对砷的形态分析和水稻砷展开研究。建立了离子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联用分离四种常见有毒砷化合物的方法。二者通过内径0.25 mm的PEEK管直接相连。实验对影响分离度和测定灵敏度的参数进行了优化,获得了满意结果。在优化条件下,浓度均为50 mg/L的四种砷化合物混合标准溶液平行七次进样,得到DMA、As(Ⅲ)、MMA和As(V)的色谱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8~3.0%。250μL进样的线性范围为5~1000μg/L,检出限为0.8~1.2μg/L(3倍基线噪音峰高)。用建立的方法测定了砷处理后的水稻木质部伤流液中砷的含量,四种砷化合物的加标回收率为89~105%。该装置接口简单,方法分离度好,灵敏度高,可用于土壤溶液、水稻植株和红萍等实际样品中痕量砷化合物的形态分析。
对大米、红萍等植物样品进行了砷形态分析前处理方法研究。提出了高砷植物样品只用水作提取剂的简单前处理方法,建立了大米砷形态分析的稳定可靠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利用所建立的砷形态分析前处理方法和联用系统进行了国内几省大米的砷形态分析,发现我国大米中砷主要以无机砷的形式存在。
论文对水稻根砷的释放规律进行了初探,通过水稻根的砷释放试验,研究水稻对五价无机砷的还原能力、不同形态砷在水稻体内迁移转化情况及根砷释放动力学。
测定了国内30种不同品牌的香烟烟丝中砷的含量。30种香烟均含砷,不同品牌香烟差别较大,多数香烟中砷含量在0.3~0.6 mg/kg范围内,个别香烟中砷含量很高,达到1mg/kg以上。通过模拟抽吸实验,研究了抽吸前后砷的分布与迁移,发现抽吸后烟丝中的砷约46~82%留在烟灰中,有极少部分被过滤嘴吸附,其他部分通过挥发进入人体或释放到大气中。讨论了随烟气进入人体的砷带来的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