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三农”问题(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一个历史性的问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根本问题。人们一直在关注着这个问题,特别是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乡差距的拉大,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三农”问题格外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近期,我国理论界对它开展着非常热烈的讨论。十六大以后,党和政府更是把“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问题。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形势下,“三农”问题严重阻碍着我国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针对“三农”问题的解决,国内学者提出一些观点,比如:给予农民国民待遇、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消除城乡二元体制、加速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工业化发展、制度创新等等。首先,本文对这些观点作了分析:这些观点对“三农”问题的解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它们只是就农论农,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不能促使农村、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不能促使农民收入的“可持续性”提高。其次,通过对“三农”问题和农村教育的分析,本文认为“三农”问题之所以没有从长远、根本上得到解决是因为农村的人才数量太少,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高。而农村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农村人才,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因此,本文提出并论证了发展农村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其三,农村教育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为什么还不能发挥其关键性的作用?为此,本文选取安徽省的一些农村地区,实证调研了农村教育的情况。根据调研情况和资料,本文总结出农村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农村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和我国农村地区当前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应该把农村教育定位于“立足农村,面向城市”的位置,同时本文也提出了改革、发展农村教育的一些对策,以期这些对策能对农村教育的发展带来积极的意义,使农村教育对“三农”问题的解决起到关键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