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橙特征致香成分的研究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众多软饮料和糖果中,柑橘类口味始终占据主流位置,所以柑橘类香精也占据着主导地位,其中又以甜橙为主。本文在研究甜橙挥发性成分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品种、不同成熟度甜橙对甜橙致香成分的研究,并采用GC-O法研究了甜橙的特征致香成分。 采用不同萃取技术研究了甜橙的挥发性成分。以美国新奇士橙为样品,以气相色谱柱、萃取头、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盐浓度为因素对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法进行了优化选择。确定甜橙挥发性致香成分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的最佳分析条件为:PEG 20M色谱柱,50/30 μm DVB/CAR/PDMS萃取头,萃取温度为40℃,萃取时间为30 min,NaCl浓度为0.3 g/mL。对顶空固相微萃取法进行了重现性实验,结果表明:挥发性致香成分的相对标准偏差最大的为芳樟醇,其值为7.15%;最小的为癸醛,其值为1.12%,HS-SPME具有良好的重现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法、静态顶空法(SHS)和溶剂萃取法(SE)提取甜橙挥发性成分,并用气质联用(GC-MS)进行分析,鉴定挥发性成分。共鉴定55种化合物,包括醛类(14种)、酯类(8种)、碳氢化合物(16种)、醇类(12种)、以及其他含氧化合物(5种)。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静态顶空法对低沸点化合物萃取效果较好,而溶剂萃取法对高沸点化合物萃取效果较好。顶空固相微萃取法优于静态顶空法,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溶剂萃取法可以相互较好地相互补充用于甜橙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分析了不同品种、不同成熟度甜橙对甜橙致香成分的影响,并比较了甜橙汁和甜橙皮的致香成分。根据物化特性测定、Friedman检验和色谱分析,赣南脐橙、广西冰糖橙和美国新奇士橙风味较好,物化特性适宜,六种甜橙品种的挥发性成分的差异主要是含量上,而不是种类上。在甜橙的不断成熟过程中,甜橙的固酸比不断升高,风味不断提高。由7904脐橙汁以及纽贺尔橙汁主要挥发性成分含量的比较看出:丁酸乙酯、辛醛和癸醛(这三种化合物在绿色果实中均未被检测到)的含量随着甜橙的不断成熟,其含量急剧增加;柠檬醛和芳樟醇在三个不同成熟度的果实中均存在,柠檬醛含量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变化不大,而芳樟醇的含量却有所下降。主成分分析显示:柠檬烯、芳樟醇、月桂烯、E-柠檬醛、Z-柠檬醛、丁酸乙酯、辛醛、癸醛和乙醇对甜橙汁的整体风味贡献较大,解释了超过99%的变异。据7904脐橙皮以及纽贺尔橙皮主要挥发性成分含量的变化看出:辛醇、癸醇、癸醛和朱栾倍半萜(其中癸醛和朱栾倍半萜在绿色果实中均未被检测到)的含量随着甜橙的不断成熟,但其含量急剧增加;3-己烯醇和α-蒎烯在三个不同成熟度的果实中均含有,并且其含量变化不大。主成分分析显示:柠檬烯、月桂烯、芳樟醇、辛醇、3-己烯醇、桧烯、朱栾倍半萜、癸醇、辛酸丁酯、癸醛和α-蒎烯对甜橙皮的整体风味贡献较大,解释了超过99%的变异。甜橙汁和甜橙皮中柠檬烯、月桂烯、芳樟醇和癸醛的含量均较大,其他成分差异较大,前者以E-柠檬醛、Z-柠檬醛、丁酸乙酯、辛醛和乙醇为主,后者以辛醇、3-己烯醇、桧烯、朱栾倍半萜、癸醇、辛酸丁酯和α-蒎烯为主。 采用香气值法和GC-O法(时间一强度法和芳香萃取物稀释分析)鉴定甜橙特征致香成分。香气值结果表明:柠檬烯、丁酸乙酯、癸醛、芳樟醇、壬醛、月桂烯、柠檬醛、α-蒎烯、3-羟基己酸乙酯和萜品醇的香气值均大于1,这些挥发性成分对甜橙的香气起直接作用。时间-强度法结果表明:α-蒎烯、柠檬烯、辛醛、癸醛、芳樟醇、Z-柠檬醛、3-羟基己酸乙酯和E-柠檬醛对HS-SPME萃取物和溶剂萃取物整体风味均有显著贡献,判定这8种化合物构成新鲜甜橙的特征致香成分。芳香萃取物稀释分析结果表明:丁酸乙酯、柠檬烯、癸醛、未知物(保留时间是32.89 min,具有酒香味)、辛醛、壬醛、芳樟醇、3-己烯醛、Z-柠檬醛、E-柠檬醛、橙花醇、香叶醇、α-蒎烯和月桂烯这14种化合物对HS-SPME萃取物和溶剂萃取物整体风味均有显著贡献。其中芳樟醇、癸醛、Z-柠檬醛、E-柠檬醛、辛醛、柠檬烯和α-蒎烯同时在两种GC-O方法(时间一强度法和芳香萃取物稀释分析)中鉴定为对甜橙整体风味有显著贡献的化合物。
其他文献
学位
本文以冬枣为试材,研究了在湿冷条件下,使用0℃的臭氧水冷激处理和臭氧保鲜对冬枣采后生理过程、品质变化、保护酶系统以及其货架期的影响,从而对臭氧控制园艺产品成熟衰老进
根据基于正交试验的灵敏度分析法,在了解了末敏弹工作原理基础上,确定了设计试验方案,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计算对影响末敏弹系统效能的几个因素进行了分析,找出了这些影响因素
本文以液膜为切入点,利用ANSYS FLUENT软件对振荡热管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以揭示振荡热管的启动和运行机理。振荡热管的构造简单,但工作原理和管内流动非常复杂,管径、充液率
B-呋喃果糖苷酶广泛地存在于生物界,不同微生物来源的B-呋喃果糖苷酶的性质不同。黑曲霉、节杆菌、米曲霉等微生物能够产生β-呋喃果糖苷酶,其分子由1~8个亚基所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1 000~409 000D,其作用机理是将蔗糖的葡萄糖基与果糖基的B-(1? 4)糖苷键断裂,生成果糖与葡萄糖。果糖在酶的作用下进一步聚合成功能性低聚糖。大豆低聚糖中功能性因子(棉子糖、水苏糖)与非功能性因子(蔗糖)共
学位
本文以CO2热泵热水器气体冷却器为研究对象,对气体冷却器的换热过程进行了计算模拟、可视化研究和换热器对比实验研究。首先通过理论分析,研究了CO2跨临界循环系统的COP和火
旋转机械转子-滚动轴承系统中,复合故障发生的概率大于单一故障,且发生复合故障时,准确识别缺陷类型,以便提早安排维修计划,防止意外停机是关键,所以研究复合故障诊断更有意义。复合故障诊断方法,除了能够诊断出复合故障的情况外,还应向下兼容,具备诊断单一故障的能力。本文通过试验探索了转子不平衡、不对中和滚动轴承6种复合故障的振动特征,研究发现:复合故障振动信号含有各单一故障的特征信息,同时也存在耦合的特征
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加剧,各国纷纷开始重视太阳能热、地热能、工业余热废热等低品位能源的开发利用。在此进程中,驱动热源温度要求低、循环性能高的吸收-压缩复合制冷循环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然而一般的吸收-压缩复合制冷循环多采用相同的工作介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吸收和压缩制冷各自特点的发挥。为此,本论文对一种新型吸收-压缩复合制冷循环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阐述了论文研究背景,追溯吸
随着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日益严重,生物质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一种,开始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生物质的利用主要以燃烧发电和气化制取燃料为主。所谓热解是指生物质燃烧以及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