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第一部分正常成人前列腺3T多体素1HMRS目的:研究仅用体线圈在3T场强下对前列腺进行多体素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H-1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的可行性,探讨不同年龄段正常成年人前列腺分区代谢特点。材料与方法:正常成年男性29例,其中青年组11例(≤40岁)、中年组9例(41~60岁)、老年组9例(>60岁)。仅采用体线圈在3T场强下行前列腺MR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正常成人前列腺3T多体素1HMRS
目的:研究仅用体线圈在3T场强下对前列腺进行多体素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H-1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的可行性,探讨不同年龄段正常成年人前列腺分区代谢特点。
材料与方法:
正常成年男性29例,其中青年组11例(≤40岁)、中年组9例(41~60岁)、老年组9例(>60岁)。仅采用体线圈在3T场强下行前列腺MRI及1H-MRS,计算每个体素(Cho+Cre)/Cit,统计分析基底部、中部、尖部内腺及外周带1HMRS特点。
结果:
所有志愿者完成扫描,图像质量佳,信噪比高。青年组不同部位内腺比值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年组不同部位内腺比值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青年组、中年组内腺比值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青年组不同部位外周带比值问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尖部外周带比值大于基底部和中部(p<0.05);中年组、老年组不同部位外周带比值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外周带比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青年组、中年组内腺比值高于外周带(p<0.05)。结论3T场强下采用体线圈行前列腺。1HMRS检查切实可行。前列腺内腺(Cho+Cre)/Cit比值高于外周带;各区外周带(Cho+Cre)/Cit比值随年龄增长从不均匀趋于均匀,而外周带总体(Cho+Cre)/Cit比值则不随年龄而变化。
第二部分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的体线圈3T多体素1HMRS
目的:
以超声引导下系统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标准,评价3T场强下仅用体线圈磁共振氢质子波谱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材料与方法:
40名临床可疑前列腺癌患者接受了3T场强下仅用体线圈进行前列腺1HMRS检查。研究纳入标准为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升高,直肠指诊前列腺局部变硬或可触及结节,经直肠超声见可疑病灶等。排除标准为检查前进行激素治疗。以系统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标准,结合MRI T2WI表现,将各体素分为正常外周带、外周带癌灶、间质增生为主内腺、腺体增生为主内腺、内腺癌灶,计算每个符合要求体素(Cho+Cre)/Cit比值。比较各类体素(Cho+Cre)/Cit比值,绘制用于诊断外周带癌的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进行外周带前列腺癌灶(Cho+Cre)/Cit比值与Gleason评分相关性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MRI及MRS检查。经系统穿刺活检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前列腺增生患者15名,前列腺癌患者18名,不典型增生及前列腺上皮内瘤共4例。间质增生为主、腺体增生为主内腺(Cho+Cre)/Cit比值分别为0.80±0.21、0.6±0.10,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t=13.32,p=0.000);内腺癌灶体素比值为1.52±0.40,不同增生类型内腺体素比值均小于内腺癌灶体素比值(F间质=9.862,p间质=0.002;F内腺=29.618,p内腺=0.000);增生内腺体素比值要高于外周带体素(F间质=55.01,p间质=0.000;F内腺=10.3,p内腺=0.001)。正常外周带体素平均比值为0.50±0.12,外周带癌灶比值为1.44±1.0,二者有统计学差异(t=16.58,p<001),诊断外周带前列腺癌ROC曲线下面积的Az为0.968,其切点值为0.67(敏感性90%,特异性89%,p<0.001)。外周带前列腺癌灶(Cho+Cre)/Cit比值与Gleason评分间无相关性(r=0.185,p=0.286)。不典型增生及前列腺上皮内瘤病变区(Cho+Cre)/Cit比值较正常外周带升高。
结论:
不同增生类型内腺、正常外周带体素(Cho+Cre)/Cit比值有差异,且与内腺及外周带癌灶(Cho+Cre)/Cit比值间有统计学差异。3T场强下仅用体线圈的磁共振氢质子波谱诊断外周带前列腺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且可以显示癌前病变。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观察眼球钝挫伤后亚高原及高原环境下,不同时间点视网膜中NGB及角膜中TGF-β的表达,探讨其与高原低氧环境下挫伤后眼组织缺氧损伤、修复的关系,旨在为临床缺氧情况下眼病的分子导入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30只(n=60)实验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钝挫伤组(亚高原,海拔1517m),亚高原组(海拔1517m),高原组(海拔3840m),后两组造成兔双眼轻型钝挫伤模型。三组分别于伤后6个时
研究背景:Epi—LASIK(epithelial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机械法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和稳定性。但是,与LASIK(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相比,Epi—LASIK术后患者视力恢复慢、术后疼痛,尤其是haze(上皮下雾状混浊)的发生率较高成为制约其应用的主要因素。Haze的
目的:对3946例131I治疗Grayes病进行大样本资料的生存分析,总结分析Grayes病131I疗后不同治疗结局(痊愈、好转、甲减、复发)出现的时间,不同治疗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影响因素权重大小,为临床Graves病131I治疗方案的确定和预后判断提供参考。方法:从1959年7月31日~2007年1月9日期间,我院使用131I治疗的Graves病患者中随机选取3946例。患者中,男性1276
研究背景:恶性淋巴瘤是发生于淋巴结及/或结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常发生在青壮年,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率以每年3%速度增长,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淋巴瘤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淋巴瘤起源于免疫细胞和组织,且免疫缺陷状态者淋巴瘤发病风险增加,有关淋巴瘤发病与免疫抑制状态的研究引起人们的关注。调节T细胞是近年研究较热门的免疫抑制细胞。有大量研究报道调节T细胞与实体瘤及淋巴瘤之间的关系,但在淋巴瘤方面尚存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β淀粉样蛋白1-42(β-amyloid 1-42,Aβ1-42)诱导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大鼠模型的抗炎作用。通过研究阿托伐他汀对AD大鼠模型的认知功能障碍,海马组织形态改变及海马区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的产生等方面的保护作用,从抗炎方面阐明阿托伐他汀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体
Nucleophosmin/B23(NPM,numatrin,NO38)是一种多功能的核仁磷酸化蛋白。NPM与其他多种蛋白相互作用,在细胞生长和增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项目拟研究NPM与一种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因子,p21 WAF1/CIP1(p21)的相互作用及其在细胞中所发挥功能,并探讨两者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作用。为了观察NPM与p21的相互结合,我们首先通过免疫共沉淀(co-imm
1.研究背景与目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是国内外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lphoma,DLBCL)是WHO恶性淋巴瘤分类中最常见的亚型,约占所有NHL的30-35%,国内报道近50%。DLBCL的临床特征呈多样性,在过去30年中以蒽环类药物为主的联合化疗是标准的治
目的:应用99mTc-MIBI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评价Graves病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功能变化的情况。方法:2007年6月~11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科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Graves病患者27例(均为初次发作,未经任何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拟[3]I治疗),男7例,女20例,年龄24~58岁,平均39.04±7.77岁,病程1~24月,平均7.30±7.85月。所有受检者在治
目的:研究125I放射性粒子对体外培养的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克隆形成率的影响;研究125I放射性粒子诱导体外培养的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凋亡及对其细胞周期的影响;观察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对人食管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通过以上实验对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食管癌的疗效作出评价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材料和方法取高糖型DMEM培养的对数生长的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制成单细胞
研究背景:卵巢癌是死亡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由于缺乏有效的早期筛查手段,2/3以上的卵巢癌患者就诊时已届晚期,其5年生存率仅为20%~30%,而早期卵巢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90%。卵巢癌发病隐匿,进展迅速,虽然近20年来在卵巢癌治疗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卵巢癌手术技巧不断提高,新型化疗药物、化疗方案亦陆续投入临床使用,但这些传统的治疗手段均未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局部浸润与转移是关系到卵巢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