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建构与解析中的多模态隐喻与转喻研究——以汽车平面广告为例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y3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日常生活中的任何一种媒介都可能成为承载意义的工具,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都可以表达意义,因此,这些参与意义建构的符号也应当成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然而,现有的多模态研究多采用一种理论或方法展开讨论,因此,本文试图建立一个较为全面和系统的研究方法,以汽车平面广告作为入手点,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探究语义在图像和文字两种模态中的构建方式。  本文选取了典型的语言和图像共现的多模态对象---平面广告作为研究对象。与其它语类相比,广告本身即说明了一定的诉求,因此从广告入手更容易发现各个模态对广告诉求的贡献度以及各个模态是如何互相作用以建构意义。而选取汽车广告是由于汽车并非大宗必需品,也不属于奢侈品,因此对于汽车的选择更能体现广告的效度。  首先,介绍了多模态领域中的一些重要概念以及广告这一特殊语类的特点;其次,列举一些前人开展的多模态研究中涉及到的理论及方法;接着,本文以通用语料库为参照语料库,对汽车文本(包括《极速志(英国版)》电视节目及杂志,以及收集的平面广告文本)进行统计分析;同时,从统计角度,对平面广告中的隐喻转喻在不同模态及不同国家的分布展开讨论;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对多模态现象中的隐转喻表现及意义建构与解析、隐喻和转喻的互动方式等问题予以阐释。
其他文献
连贯是语篇理解与生成的基础,三十年来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研究语篇连贯,总的来讲,这些研究过多注重语言本身的形式、表层要素,如衔接手段,而对语篇连贯的外部要素重视不够,如
近年来学术界、文化界甚至在国家战略中,推动中国文化输出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毫无疑问,中国经典文学名著的外译被公认为中国文化输出的重要方式之一,而中国经典名著外译研究也
通过多年来在油田生产信息采集及油田信息化方面的技术攻关,已经熟练掌握了数据在线采集系统的设计,现场安装施工;在系统数据库的设计和建立,系统平台的设计和搭建,系统各项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在其短暂一生中存世的唯一的一部小说,因其神秘性主题和浓烈的情感而著称。面世以后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冷遇后才被人们普遍认为是一部传世名作。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不仅是公众对其道德层面、社会层面的期待,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日本企业与非政府组织协作履行社会责任,无论协作
翻译不仅仅只是语言或技巧问题,在翻译过程中还折射出译者的思想、意识形态和认知结构。本文旨在从互文性视角探索张爱玲翻译活动及翻译作品中所体现的翻译与创作的渗透性、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