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微小RNA(microRNA)基因芯片技术,客观评价以健脾滋肾法及滋肾法结合西药常规治疗分别对急性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microRNA的调控,通过分析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及血浆microRNA表达谱变化,探讨两种中医治法结合西药治疗SLE的临床疗效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1.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风湿免疫科的符合纳入标准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四君子汤合知柏地黄丸+泼尼松片+硫酸羟氯喹,对照组予知柏地黄丸+泼尼松片+硫酸羟氯喹治疗9个月,观察疗效指标包括:(1)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判断指标(SLEDAI)、系统性红斑狼疮症状分级量化表;(2)补体、ds-DNA、24小时尿蛋白。安全性指标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2.选取健康志愿者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3.抽取健康对照组、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空腹静脉血5ml,提取血浆总RNA,进行microRNA基因芯片检测,对差异microRNA进行生物学分析及靶基因预测。4.选择TargetScan、miRTarBase预测靶基因。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两组间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n<40,采用Fisher精确检验),连续性变量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样本都采用Kolmogorov-Smirnov的正态性检验,正态性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1.SLEDAI评分治疗组治疗后显著下降(P<0.05),系统性红斑狼疮症状分级量化评分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0.05)。2.补体、24小时尿蛋白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均在正常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按照疾病疗效判定标准,治疗组5例,显效3例,有效2例;对照组3例,显效1例,有效2例。5.治疗组治疗前(G2)与健康志愿者(G1)相比,得到显著差异的microRNA 58个,其中上调10个,下调48个,经9个月治疗,治疗组治疗后(G4)与治疗前(G2)相比,上述58个miRNA中有1个miRNA上调,为miR-22-3p,3个miRNA下调,分别为miR-1246、miR-4644、miR-6739-5p;对照组经检验无与治疗相关显著差异的microRNA。6.通过对差异micro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及基因本体功能(GO)和蛋白信号通路(KEGG)富集分析,得出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依次是泛素蛋白酶系统、TGF-β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参与调控物质代谢相关的生物过程有黏多糖生物合成、脂肪酸延长、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矿物质吸收、内分泌及其它因素调节的钙吸收。7.对健康组(G1)-治疗组治疗前(G2)-治疗组治疗3月(G3)-治疗组治疗9月(G4)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得到具有核心调控价值的microRNA15个,按Degree值从高到低分别为miR-4516、miR-486-5p、miR-642a-3p、6749-5p、miR-4281、miR-6088、miR-6869-5p、miR-6087、miR-6090、miR-3162-3p、miR-6800-5p、miR-4763-3p、miR-3960、miR-451a、miR-6821-5p。结论:1.健脾滋肾法联合西药较滋肾法联合西药治疗急性期系统性红斑狼疮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对改善SLEDAI评分更显著。2.健脾滋肾法联合西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分子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影响相关microRNA的表达调控某些与细胞凋亡、细胞因子、物质代谢相关的信号通路,达到调节免疫、改善体质的作用。3.以“治未病”为指导思想的健脾滋肾法结合西药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期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