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娃的困惑与毁灭:托马斯·哈代主要小说创作中的女性范式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ke594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维多利亚时代是从传统向现代过渡的特殊阶段,而托马斯·哈代创造力最鼎盛的时期就处于维多利亚时期。在他的小说创作中,他塑造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女性形象,并对女性的命运表示出极大的关注。然而,在男性所创作的文本中,女性形象决非女性本身,它是男性的一种文化构想物,一种人为的话语实践,一种压抑的作者的欲望的投射。值得注意的是,哈代笔下的这些女性都在传统操守与进步思想之间徘徊,在生存与自我价值的现代追寻中,不可避免地走向毁灭,最终成为男权社会的牺牲品。在哈代的主要小说中,这形成了一个各个女性人物命运相互联系的有机的整体。本论文选取了哈代小说中四位典型的女主人公进行剖析,她们是《远离尘嚣》中的芭斯谢芭·埃弗迪恩,《还乡》中的游苔莎·斐伊,《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德伯和《无名的裘德》中的淑·布莱德赫,旨在从女性批评的角度出发,探寻她们对现实生存和自我身份的困惑及最终走向毁灭这一小说模式形成的主客观因素,揭示其中的权利话语关系及其运作机制。通过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的对比研究,我们发现这一模式的形成决非作者简单的印象式的对现实世界的描写。这些女性在对传统规范认同时实际上是强化了菲勒斯中心主义,反抗的时候又面临着被放逐被边缘化的悲惨命运。这些具有现代意识的女性在男权社会的象征秩序中确立自己的身份和社会地位的时侯,遭遇边缘情境,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对话关系破裂,从而陷入迷惑与困惑,步入自我消亡的毁灭世界。而这些女性的困惑与毁灭无疑是时代印记和文本作者哈代对女性心理的矛盾态度的一种外化。作为转型时期的男性作家,哈代通过他特有的话语形式,展示出他对既定的象征秩序及其社会意识发展的困惑和焦虑。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科学技术在中国国际交流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日渐显著。铁路科技作为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地位也可见一斑。中国从1876年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蒋蒸出生于紫砂艺术世家,从小跟随父亲—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蒋淦勤学习紫砂技艺,并受紫砂女泰斗蒋蓉大师指点。2008年受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邀请,赴澳展示紫砂技艺。2012年参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的方式,尝试对河南省普通高校中非英语专业英语老师的英语词汇教学状况做一次较为深入的研究。并着重调查以下几个问题:  (1)
白1999年以来,中国高等教育止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高校扩招。高校扩招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然而,这些!学生却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即在人数众多的人班条
隐喻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自古就受到研究界的重视。二十世纪以来更是呈现多元化趋势。Searle指出单从语义方面是很难做出另人满意的解释,不能揭示隐喻理解的本质,语用学显然大有
自20世纪70年代始,国际译学界开始经历了一场深刻的范式革命,反映出西方译学研究的文化转向及其理论视野。这场革命以文化转向、理论渗透、学科整合为特点,向两个方向拓展:其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