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我国的外语教学强调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但是写作能力的重要性从未被忽视。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高质量的论文依赖于优异的写作能力。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国际间交流需要良好的写作能力。因此,对外语写作过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内外学者对二语写作不同阶段和变量做了一系列的研究。写作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谋篇阶段、成文阶段和修改阶段。在谋篇阶段,写作者理清头脑中的各种思路,例如他们在文章中需要用到哪些事例,以及这些事例该如何组织和描述。然后他开始写作的成文阶段,成文阶段是正文形成的关键阶段。最后阶段是当文章整体成形后,对文章的进一步修改。对于这几个阶段的研究要抓住三个变量。这三个变量分别是写作任务、二语水平、母语或第二语言。从更具体的方面来看,本文的研究发现二语写作者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常常是与词汇有关的。虽然一些学者已经研究了母语在二语写作过程中的所起的作用,也有学者研究了不同类型的词汇问题,然而并没有太多的研究者关注二语写作过程中第二语言是如何切换为母语来促进生成文章的。同时也需要进一步了解不同的写作任务对这个过程有何影响。因此,这篇论文探讨了两个研究问题:1)不同的写作任务如何影响母语在二语写作词汇选择过程中的数量和类型?2)母语在二语写作词汇选择过程中发挥了哪些作用?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用SPSS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写作任务难度对词汇选择的数量,有母语参与的词汇选择的数量和类型都有一定的影响。同时,研究结果还证明,母语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如下作用:1)生成词汇单位;2)回溯以检查是否满意或刺激下一步写作;3)自我评价用词是否准确地道;4)自我疑问反思;5)元语言评价;以及6)对词汇选择过程的评价。对这六个作用的定量分析发现,它们出现的频率与写作任务难度和个体差异有关。本文采用了有声思维的研究方法来揭示真实的写作过程。这种研究方法要求写作者随时说出脑海中闪现的各种念头,并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录音或录像。然后,语音材料本转写成文字材料,并对文字材料进行分析。本文的分析方法与“穆尔西亚写作项目”中关于词汇选择的文章中的分析方法类似。首先,把写作过程分成不同的阶段,然后找出陈述阶段中的解决困难部分,最后关注解决困难部分中的词汇选择过程,并用特定的记号标注出来。本文是复制研究,以发表在二语写作期刊上“穆尔西亚写作项目”中有关词汇选择的文章作为参考,研究母语是汉语的情况下二语写作认知过程中的词汇选择现象。三位研究对象为国内某重点大学的本科生。另外,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从不同的理论角度更深入地讨论了数据解码过程。从解决困难的范例角度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结果与Bygate andSamuda(2005)中有关词汇选择影响的研究结论一致。同时本文的研究结果也支持Ortega and Carson (2010)中的多语言能力理论和Robinson(2001)中的认知假设理论。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国内外的二语写作研究都有一定的启示。理论方面,支持了认知框架、多语言能力、自动调节过程等理论。这些理论都阐释了二语写作并不能被仅仅看成一种技术,而应该被看成一个认知理论框架下的心理过程。从实际应用方面看,本文的实证研究对其他EFL写作过程研究给予了有益的启示。首先,有声思维法被再次证明是有效的研究方法,应该大力提倡,以发现更多深层的写作规律。而且,本文作为实证研究,为今后的二语写作过程研究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