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是当代英国著名作家,以其对女性问题和当代社会生活的现实主义刻画倍受西方评论界的关注与好评。这位决意秉承现实主义传统的作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却在创作风格上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由《光辉灿烂的道路》《天然的好奇心》和《象牙门》构成的三部曲发表于1987年至1991年间,见证了这作家的风格转向。作为德拉布尔转型时期的作品,三部曲一方面试图呈现撒切尔政府统治期间,频繁的社会变革和道德风向转变对个人生活造成的影响,同时在叙事话语层面体现出显著的实验性倾向;在延续现实主义文学传统中,体现出后现代写作语境下作家日益凸显的自觉意识。以20世纪80年代动荡不安的英国社会为背景,三部曲全方位呈现了社会中形形色色的话语和意识以及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其开阔的社会视角与包罗万象的特征正契合巴赫金在对话理论中关于“多声部性”的分析。巴赫金认为,现实世界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观点、思想和语言,小说也应当营造一个具备多声部性的微型世界,使互不相融的声音成为相互交错、呼应或交锋的对语。“对话”的概念应运而生,以描述世界上形形色色的意识、话语之间多种多样的相互作用;并可以进一步分为“大型对话”和“微型对话”。前者是指小说内部和外部的各部分成分之间的对话关系使整个小说被当做一个“大型对话”来建构;后者是指小说语言的双声语,亦即小说语言既能反映主人公的直接意向,又能折射出作者的间接意向,使得小说中充满了这两种意向的“微型对话”。三部曲现实主义全景式描述和人物塑造在某种程度上正呼应了巴赫金的“大型对话”概念。正是在多声部大型对话的语境下,不同人物之间建立了多样化的人际关系;人物内心则充斥着异质意识之间的交锋和冲突,由此形成三部曲中两类主要的对话:人物间对话和人物内心对话。人物间对话对于当代人应对人生困境、寻找人生方向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人物反思性的内心对话有助于个人缓解精神危机、克服内心焦虑。这两类对话共同体现了德拉布尔对当代人生活困境的关注和探索。与此同时,巴赫金的“微型对话”为三部曲中作者和人物之间微妙复杂的新型关系提供了解释。巴赫金认为,作者的新型创作立场保障人物的相对独立性和自主发展空间,可以使作者和人物通过双声语的形式进行平等对话。在三部曲中,德拉布尔放弃了传统文学中作者全知全能的支配地位,突出自己的有限视角和非权威性。这种新型创作立场既保障了人物主体性,也奠定了作者和人物的平等对话关系——双方以双声语的形式进行思想层面上的互动。这种对话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调整了德拉布尔对传统文学创作的继承关系。综上所述,本文采用对话主义视角,对三部曲涉及的三类对话关系进行细致的解读。根据不同的对话主体,本文研究的对话类型主要包括人物之间的对话、人物内心对话以及作者和人物之间的对话。前两类对话通过代表人物体现了作者对当代人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焦躁不安的精神状态的关注和探索,充分证明了德拉布尔对现代人共同生活困境的现实主义社会关照。而第三类对话则体现了作者在叙事层面上对传统文学的创新和发展。因此,本文较为完整地阐释了作者在三部曲中创作风格上的转变,为深入理解德拉布尔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艺术转向,提供了新的切入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