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英语中动结构(English Middle Construction)是传统语法中描述的用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的一种语言结构,因其复杂的句法和语义特征引起了国内外语言学家的研究兴趣,研究多聚焦于英语中动结构的生成机制和中动词的限制条件。英语中动结构的句法和语义特征也对第二语言习得造成了一些困难。因为它并不符合常规的句法结构,二语学习者初遇英语中动结构时往往将其判定为语法错误的被动句式。虽然这一结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中动结构(English Middle Construction)是传统语法中描述的用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的一种语言结构,因其复杂的句法和语义特征引起了国内外语言学家的研究兴趣,研究多聚焦于英语中动结构的生成机制和中动词的限制条件。英语中动结构的句法和语义特征也对第二语言习得造成了一些困难。因为它并不符合常规的句法结构,二语学习者初遇英语中动结构时往往将其判定为语法错误的被动句式。虽然这一结构的复杂性给二语学习者进行习得带来了困难,但国内针对高中生英语中动结构习得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界面假说以及中动结构的句法语义特征为理论基础,主要探讨了不同水平的高中生对中动结构的习得情况,并试图分析影响他们习得的因素。本文将具体探讨以下两个问题:(1)高中英语学习者的英语水平与他们的英语中动结构习得具有怎样的相关性?(2)影响高中生英语中动结构习得的因素有哪些?本研究受试对象为某高中二年级的学生90人,将其分为中高水平组、中低水平组、低水平组。调查工具为理解性调查问卷和产出性调查问卷,题型分别为句子接受性判断和动词适当形式填空。数据结果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高中生对中动结构的习得存在困难,不能很好地习得英语中动结构,但是随着英语水平的提升,高中生英语中动结构的习得情况越来越好,即英语水平与习得呈正相关,通过有效地学习可以提高习得水平。高中生对于英语中动结构三大语义成分的习得情况存在差异,即副词修饰语的习得好于主语,中动词的习得情况最差,而影响高中生英语中动结构习得的主要受句法-语义界面、输入量与输入频率、操练程度、母语迁移等等因素的影响。
其他文献
《管子》托名管仲,是战国时期推崇管仲功业的稷下学派的著作汇编。书中兼采儒、道、法、兵、农、阴阳等家的思想,思想博大精深,内容形似庞杂,实则以道法思想为主导,其中以大量的笔墨探讨了为君之道,为当时的统治者提供了一套系统的治国方略。《管子》书中探讨了君道思想的形上根源,不仅认识到天道有常,君主行事要尊重自然规律,而且把“道”看作万物的本原,认为君主需要虚静无为,清除杂念。由于“道”虚而无形,这就需要行
“鉴赏”一词既可以运用于文学类的诗词、歌赋,也可以用于美术、音乐等艺术门类,它是对一些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或者其他优秀作品都能进行鉴别和欣赏。就学生而言,从小培养他们的鉴赏意识,有利于他们审美能力的形成,因此小学美术教学应当重视美术鉴赏课的开设和教学研究。鉴赏课作为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关涉“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两个学习领域。从课程标准来看,欣赏·评述领域要求学生能够初步掌握一定的美
歌曲《采桑子·春》是由现代词作家侯觉非作词,邓垚作曲的一首具有古诗词格律的新古典风格的一首民歌作品。该歌词遵循词牌采桑子的格律进行创作,曲调方面结合西洋音乐及流行音乐元素,是一首中西合璧交融的具有创新性的好作品。本文在文献资料极少的情况下,笔者通过自身演唱实践感悟以音乐本体、歌词意境为切入点,重点从歌曲的艺术特征以及演唱时的语言、气息、情感表达等方面来对该歌曲进行细致分析,并谈出个人的实际演唱感受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技术的飞跃式发展,人类在21世纪进入到信息化时代,世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为教育模式的改变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便利,2007年,亚伦.萨姆斯和乔纳森.贝格曼在林地中学提出了翻转课堂的概念,2011年,萨摩.可汗通过可汗学院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领到了全世界。这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以信息技术作为支撑,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和便捷的传播方式,迅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新高考政策对于高中艺术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学科作为一门兼具科学性与德育性的课程,在提高高中艺术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思想政治课堂是落实思想政治课程目标的主阵地,因此,要提高高中艺术生的综合素质,就要在日常的艺术生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以国内外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并参照艺术生教育教学理论、新课改背景下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等有关学术
散文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进入教材中的散文都是经过时间的沉淀选出的文质兼美的经典文章,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在散文的熏陶中获得思想启迪和美的体验,提高学生的感受理解和鉴赏评价、审美等综合能力。但是纵观一线教学,散文阅读教学仍然存在教学表面化、随意化和边缘化的现象,因此散文的阅读教学也应达到一种深度教学。虽然深度教学在我国的研究比较多,但是将散文教学和深度教
胺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精细化学品,在制药、农业化学以及功能材料等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胺类化合物主要通过胺的烃基化反应、盖伯瑞尔(Gabriel)合成法、腈、酰胺、肟的还原,以及还原胺化等方法合成。在以上方法中,还原胺化法由于具有高效、高选择性的优点而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重点关注。以还原胺化法合成胺类化合物研究的重点在于催化剂的构建。虽然基于Pd、Pt、Ru等贵金属的多相或均相催化剂对于该转化过程
数学核心素养是具有数学特征的能适应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思维品质与关键能力,体现了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它是通过数学的学习及应用形成与发展的。数学核心素养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基本素养,它需要渗透到数学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基本不等式”是高中数学的基础和重要内容,是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一个有效素材。因此,本文将两者结合起来,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对基本不等式的教学进行研究。本文
扬琴独奏曲《木兰辞变奏曲》以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为创作背景,整首作品音乐情感丰富。在创作特征上,采用三部性原则并结合了中国传统器乐作品的变奏手法的曲式结构、风格鲜明的调式调性、多样的织体形态以及多变的节拍与节奏。为了更加形象的表达音乐主题,在演奏手法上运用了颤竹、吟揉等具有东北扬琴传统演奏技法,也使用了近现代扬琴技巧,展现了扬琴演奏风格的多样性,生动刻画出木兰的音乐形象。本文通过对这首扬琴作品中的创
《再唱编花篮》是由著名作曲家朱良才创作的一首具有河南特色的歌曲,体现了居住于河南地区人民的朴实与真诚。本首歌曲将上山采牡丹的姑娘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曲调委婉、清新、优美,歌词内容饱满生动,在传统的民族调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扩展,旋律中流露出浓厚的河南地方特色。笔者在本文中通过对本首歌曲的曲式结构、歌词的地域特点以及旋律特色的分析,总结了该歌曲的艺术特征,并且结合笔者演唱实践,从气息、声音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