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评价后爪皮下注射及关节腔注射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 Bo NT/A)两种治疗方法对单碘乙酸(monoiodoacetate MIA)骨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镇痛效果,并对治疗后大鼠脊髓中P2X4嘌呤受体(P2X4R)表达量进行检测,以此探讨A型肉毒毒素镇痛作用机制。方法:将75只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5组,其中对照组15只,造模组60只,于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后爪皮下注射及关节腔注射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 Bo NT/A)两种治疗方法对单碘乙酸(monoiodoacetate MIA)骨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镇痛效果,并对治疗后大鼠脊髓中P2X4嘌呤受体(P2X4R)表达量进行检测,以此探讨A型肉毒毒素镇痛作用机制。方法:将75只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5组,其中对照组15只,造模组60只,于对照组大鼠左侧后肢踝关节注射50UL生理盐水,同时于造模组大鼠左侧后肢踝关节注射4mg/50u L的单碘乙酸,建立骨性关节炎模型。注射后21天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4组:(1)后爪皮下对照组,于大鼠左侧后爪皮下注射20u L生理盐水;(2)后爪皮下给药组:于大鼠左侧后爪皮下注射5U/u L Bo NT/A;(3)关节腔对照组,于大鼠左侧后肢踝关节内注射20u L生理盐水;(4)关节腔给药组,于大鼠左侧后肢踝关节腔内注射5U/20u L的Bo NT/A。在造模前3天、造模后1、7、14、21天及给药后1、7、14、21天分别对各组相同的6只大鼠重复进行50%缩足反应阈值和下肢负重测定。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 WB)方法在造模后21天、给药后7、14、21天对大鼠脊髓中P2X4R蛋白含量进行检测。结果:造模后大鼠的双下肢负重和50%缩足反应阈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且造模成功后的大鼠脊髓中的P2X4R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与后爪皮下对照组相比,后爪皮下给药组大鼠的50%缩足反应阈值及双下肢负重明显改善(P<0.05),大鼠脊髓中的P2X4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关节腔对照组相比,关节腔给药组大鼠的50%缩足反应阈值及双下肢负重显著提高(P<0.05),大鼠脊髓中的P2X4R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在关节腔注射Bo NT/A后的第7天,大鼠双下肢负重显著上升,而通过皮下给药的大鼠的双下肢负重在注射后的第14天开始升高。后足皮下给药组与关节腔给药组相比,两组大鼠的50%缩足反应阈值及双下肢负重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鼠后爪皮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可以使骨性关节炎大鼠的疼痛相关行为得到改善,与关节腔内Bo NT/A注射发挥的镇痛效果相似,但其起效时间存在差异。两种注射方式注射A型肉毒素均可通过减少大鼠脊髓中P2X4受体(P2X4R)的表达,减轻骨性关节炎的疼痛,为Bo NT/A通过中枢作用发挥镇痛作用的理论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临床意义:为骨性关节炎的药物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案,缓解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疼痛症状,完善对A型肉毒毒素镇痛作用机制的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冠脉支架成形术(PCI)术后不同心肌灌注水平的CD62p、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评估其与STEMI患者在直接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现象的关系。方法:选择临沂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2019年1月因STEMI发病12 h以内行急诊PCI治疗患者676例。根据TIMI血流分级,最终纳入65例无复流/慢血流患者作
目的:分析单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及联用替罗非班两种治疗手段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的影响及预后的关系,从而更好的指导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在寿光市人民医院行冠脉造影示靶血管病变明确并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指征的3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研究对象分为急性ST段抬高心梗急诊组、急性ST段抬高心梗择期组、非ST段抬高心梗组,急性ST段抬
目的 探究掌侧微创入路与Henry入路应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Cooney III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对比,以期为临床上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入我院骨科的84例符合条件的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观察掌侧微创入路与Henry入路方式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Cooney III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术后效果,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观察术后1天,2
目的探讨医生团队-护士团队-患者-家属4个元素(简称四元)联动下的精细化护理干预在电子支气管镜诊疗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旨在探索电子支气管镜诊疗术的临床护理新方法,为日益发展的临床电子支气管镜诊疗围术期护理提供理论依据,促进电子支气管镜诊疗患者的快速康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20年1月-2020年8月拟行首次电子支气管镜诊疗术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110例为研究对
目的:多项临床研究证实,部分血液学指标可以预测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具有临床指导意义。血清胱抑素C与尿酸都会影响恶性肿瘤细胞的生长与侵袭,并在肿瘤发生、进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它们与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之间的联系尚不清楚,本文旨在探讨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前血清胱抑素C与尿酸浓度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希望找到可以判断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新思路。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入组患者为2015年4月至201
目的以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APACHE II评分)为基础,探索与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早期预警相关指标,构建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早期预警评分,探究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早期预警评分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1.文献研究: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探索与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早期预警相关指标,结合AP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