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mT超低场磁共振成像系统研究及其在脑卒中诊断中的应用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z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的。“早诊断、早治疗”的院前诊断是有效降低脑卒中致死、致残率的有效途径;“早发现、早处理”的床旁监测是重症监护室(ICU)中重症脑卒中患者治疗过程中控制病情的最直接的需求。目前,临床上解决上述需求的主要手段移有动式的小型CT上救护车进行院前诊断,以及开颅植入压力传感器监测颅内压来反映颅内病情变化。其中,移动CT具有电离辐射,且其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采用“排他”方式,即非出血性脑卒中即缺血性脑卒中;颅内植入压力传感器对病人损伤大,且易发生感染。因此,临床上能够对能够实现无创、无辐射的脑卒中疾病成像设备是具有迫切需求的,医护人员需要以此诊断脑卒中及监测脑卒中患者的病情发展,降低脑卒中对患者健康和生命的伤害。磁共振成像技术(MRI)作为一种无创、无辐射的成像技术,在医学领域广泛应用,且其在脑卒中的诊断中比CT更具优势。一般,医院中使用的超导高场磁共振成像系统(1.5T、3.0T)、永磁中低场磁共振成像(0.7T、0.35T等)能够提供优秀的图像质量以及成像速度,但是由于其达十数吨的重量,占地面积大,且对电磁屏蔽、静磁屏蔽要求高等特点,无法进入到一般的科室中作为专用的影像设备。磁共振成像技术要进入到临床科室专用的脑卒中成像领域,就需要对其进行小型化、轻量化设计,同时也意味着磁场强度会急剧下降。本论文主要是从MRI系统中基于电磁场理论的电磁部件的设计出发,针对脑卒中疾病成像的50mT超低场磁共振成像系统的设计实现一套关于回字形磁体结构优化、梯度线圈结构设计、射频发射、接收线圈优化的理论,并对设计结果进行了加工制作、测量及性能测试,最终将其用于脑卒中成像的应用实验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50mT超低场磁共振颅脑成像主磁体优化设计。对比目前国内外脑部成像的轻量化磁共振研究现状,选择永磁回字形磁体结构作为系统的主磁体。针对永磁结构主磁体有限元仿真优化对计算资源和时间耗费巨大,引入均匀设计理论用于回字形主磁体的结构优化,将全试验仿真需要的仿真模型数量154个降低到均匀设计的15个。经过5次均匀设计迭代,获得了一个主磁场不均匀性小于2000ppm的回字形主磁体结构,实际测量不均匀性为8000+ppm,为进一步降低主磁场不均匀性,研究分析了不同尺寸匀场片在不同位置对磁场分布的影响,为无源匀场中选用匀场片大小及匀场片粘贴为位置提供了依据,最终经无源匀场后磁体的磁场不均匀性实测值从8000ppm+降到了约120ppm,磁场强度为50.9m T,重量约350kg;2)双平面梯度及匀场线圈电磁逆问题研究。对基于磁偶极子等效的电磁效逆问题方法应用于设计圆形双平面线圈,提出对单元偶极子采用等面积剖分,设计的X/Y/Z三路梯度线圈的梯度磁场非线性度分别为3.71%,3.74%,1.09%,在自由空间中梯度磁场效率为12.5m T/m/100A,13.5m T/m/100A,36m T/m/100A。还对实际加工、装配过程中线圈错位对梯度磁场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其中以上下梯度线圈沿梯度场方向发生偏差对梯度磁场非线性度影响最大。基于上述设计理论,还设计制作了两个二阶(z2-(x2+y2)/2、xz)有源匀场线圈;3)射频线圈设计优化。针对用于脑卒中成像的回字形永磁主磁体结构,给出了一种变型的螺线管射频发射线圈结构,采用粒子群智能优化算法对其线圈间距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目标区域内的射频磁场不均匀性<5%;并针对头颅形状设计了半球状的射频接收线圈以及截面为椭圆的螺线管线圈;4)50mT超低场磁共振系统性能测试及临床实验。在前面所述的工作设计制作的磁共振成像部件基础上,搭配相应的电子部件,构建了一套用于脑卒中成像的50mT超低场磁共振成像系统。首先,对其图像性能做了测试,水模成像结果显示其分辨率能达到1mm;其次,对其图像对脑部结构的分辨进行了说明,并测试了T1加权图像和T2加权图像中大脑组织的信噪比,分别为9.7和4.0;最后,在系统部署医院后对其进行了临床是实验,主要对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以及脑部囊肿患者进行了成像,图像显示相关病灶具有特异性。本文通过对50mT超低场磁共振系统电磁部件的设计理论、性能测试、脑卒中疾病临床应用实验等多方面的工作,对50mT超低场磁共振成像系统做了全面的研究,为临床中脑卒中疾病的诊断和床旁成像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能。
其他文献
进给系统作为数控机床的控制及运动执行部件,其动态特性直接影响工件的加工质量、决定加工系统的性能及可靠性。考虑安装误差、尺寸误差、连接件弹性变形、动态切削力等因素的影响,数控机床加工过程中进给系统的振动不可避免。因此,开展数控机床进给系统及其连接支撑部件动态特性分析对抑制加工过程振动,提高零件加工精度及数控机床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分析滚动直线导轨轨道磨损与滚珠动态
变压器类设备是现代电力系统中发、输、变、配、用全部环节中最重要的电气设备,在轨道交通、电动汽车、全电舰船、多电飞机等前沿装备与系统中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灵活多变的运行场景导致变压器类设备需承受复杂的电磁暂态应力,对其安全稳定运行造成极大挑战。建立精确表征变压器类设备电磁暂态特征的物理模型,实现变压器类设备在复杂电磁激励下的准确模拟,对变压器类设备的电磁暂态分析、趋势预测、主动预警、事故溯源、
高氨氮低C/N工业废水是世界上公认的难处理有机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由于其较低的成本,应用最为广泛。但是,温度和碳源短缺是影响寒冷地区生物脱氮的主要因素。为提高微生物处理高氨氮低C/N废水能力,试验研究了电凝聚对生物脱氮的强化。本论文从实验室小试、机理分析到中试实际应用,系统地研究了电凝聚技术在低温条件下,对生物法处理高氨氮低C/N废水的强化性能。电凝聚强化SBR生物硝化试验研究。试验搭建4个SBR反
基于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Generalized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GMPLS)协议的光网络能够提供大容量高速率的网络连接。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5G、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新兴业务层出不穷,光网络的控制平面逐渐变得僵化。例如,光控制平面根据预定义的策略配置光网络,以及重新配置以响应故障,负载和应用变化都显得很困难。因此,复杂多变的业务需求对光
服务属性分类及服务要素优化配置是服务设计或者改进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关于服务属性分类及服务要素优化配置问题的研究已经引起一些学者的关注,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需要说明的是,已有的关于服务属性分类及服务要素优化配置研究的数据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的。然而,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数据具有很多缺点,例如,耗费大量时间和金钱,数据的质量取决于问卷的复杂性或长度以及被调查者参与的意愿等。随着信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演进,移动通信网络实现了从承载语音业务到承载宽带数据业务的跨越式发展。用户终端数量的急剧增长,通信业务和应用场景的多样化,对移动通信的系统容量、传输速率、连接数量、连接密度、端到端时延和服务质量均提出了新的挑战。异构超密集网络是业界公认的增大网络容量,提高传输速率、连接数量和密度,缩短端到端时延,改善网络服务质量的关键技术之一。异构超密集网络融合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由功能不同、
连续面型微光学元件具有光学性能优异、体积小、重量轻、平面化、列阵化易集成等特点,在轻量化、紧凑型、集成度要求越来越高的现代光电系统中,是核心光学元件的未来发展趋势,在5G、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规模化应用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由于连续面型微光学元件制备精度及效率较低、成本较高,严重影响了元件的规模化应用进程。本文围绕如何提高连续面型微光学规模化制备精度的目标,系统研究
高精密数控车床和车削中心是高精度、高效率的自动化机床,在复杂零件的批量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精密导轨系统可以实现精密进给,是高精密数控车削中心不可或缺的运动部件。其不仅要求有非常高的静态和运动直线度,而且要求有高刚度、高阻尼等的特性,在运动速度极低的情况下要求运动平稳、无爬行。因此,课题分析和综合了现有导轨系统的优缺点,采用闭式液体静压导轨作为课题机床X、Z两个进给轴的运动支承部件。同时选用树脂混
目的:探讨靶向小鼠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RNA干扰慢病毒载体颗粒(LV-IL6-RNAi)对小鼠巨噬细胞株J774A.1细胞IL-6表达的影响,及其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的治疗作用。方法:①设计合成3对特异性针对小鼠IL-6基因的小干扰RNA(smallinterferingRNA,siRNA)序列,筛选高效siRNA序列按慢病毒载体构建要求,构建高效LV-IL6-RNAi。②LV-
由于燃料电池具有天然的模块化属性,使得其能够很好地与分布式发电技术相结合。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和燃气轮机(GT)之间拥有良好的互补特性,由两者耦合而成的发电系统理论效率可达70%以上,并有望延长SOFC的使用寿命,进一步推动SOFC的商业化。因此,SOFC-GT耦合发电系统自提出以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关注,已成为SOFC领域内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SOFC燃料利用率和燃料重整过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