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博弈转轨中国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cent1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年前中国已加入WTO,对于在计划经济下脱胎,距国际标准尚远、远未成熟的中国金融业在对外开放进程中将何去何从,能否经得起国际竞争考验,公众普遍充满困惑和担忧,可谓乐观与悲观情绪交织。开放后的中国银行业能否承受外资的冲击,其未来格局将如何演变?外资带给中国银行业的挑战和机遇的成分,孰轻孰重?内资银行会不会在外资银行的冲击下出现挤兑风潮?会不会出现中退外进?还是将出现理想的有进有出、良性竞争的双赢局面?  文章从外资银行进军中国银行业的进程及策略为出发点,就以上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侧重从内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力量对比,同时横向参照借鉴其他国家金融业开放的经验和教训,对未来的中国银行业格局变化做出分析预测,得出几种可能的结论;并在结论基础上探寻对内资银行的有益启示,以及内资银行的积极应对措施,并试图寻求有利于中国银行业、金融业乃至整个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举措和建议。旨在使内资银行化被动为主动,与外资银行齐肩并进。  综合宏观和微观因素、结合历史和现状,从分析中可以概略发现这样的一种趋势:中资外资在竞争与合作中,中国银行业将会“有进有出”,渐渐接轨国际上市场经济国家的银行业,在资本结构上外资与内资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资份额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将占据控制地位,即占50%以上,但外资的份额会日益增加。得出这一结论的基本理据在于,中国银行业由于过去大一统体制的桎梏而僵化发展,虽然看上去曾积重难返,但由于十几年来大刀阔斧的改革,尤其近几年加入WTO前后的紧锣密鼓的积极备战,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层面,不管是政府的大力推动,还是银行业自身迫于市场竞争环境的压力,都至上而下,由外及内力推银行业渐次脱离以往计划经济的框架,快步向市场经济国家银行业的方向衍变,在制度层面和业务层面都已相对大为改观,迈向市场化、国际化的整体框架已基本确立。而且内资银行目前相对于外资银行并非一无是处,在某些方面亦具备相对优势及自身潜力。虽然内资银行应对外资冲击的能力不能说百分之百胜券在握,但考虑到目前中国资本账户尚未完全自由开放,作为中国金融业的最后一道安全保护层,可为内资银行提供一定的缓冲地带,为其完全有能力与外资银行公平竞争提供一定培育时机。  当然,这样一个博弈结果将会来之不易,其间将出现内资与外资的复杂激烈的竞争,对于政策制定者及监管当局亦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新的课题,个别决策失误亦在所难免,值得警惕的是,处理不当亦会引致金融风险。  外资银行多是经过市场竞争洗礼的股份制银行,以其成熟的管理经验和灵活的机制和极强的创新能力挺进新兴国际市场,不断在国际市场中寻求扩张及盈利机会,实现其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中国作为当前及可预见的未来几十年世界上新兴庞大经济体,经济增长迅速,加之在转轨过程中及对外开放初期市场竞争尚不充分,银行业务的市场潜力巨大,对恣意扩张的外资跨国银行形成巨大的诱惑,成为目前国际银行业的投资热点之一。实力强大的外资银行唯恐丧失先机,近几年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强力布局。虽然截至04年底外资行的市场份额仅占中国银行业的1.8%,但其来势汹汹,意在长远。相信在未来次第渗透中国市场,促进中国银行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亦将在与内资银行的逐鹿博弈中分享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成果,取得丰厚的收益。  尽管近几年外资银行业务在中国银行业中的比重甚至略有下降,但其增速却大幅提高,这说明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增速为银行业务拓展了更大的市场空间,不管内资还是外资银行都在这种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中增长势头迅猛。在未来更深入的合作和渐趋激烈的竞争中,外资银行将不断适时调整战略,更加适应中国内地市场,发挥其固有的优势和潜力;内资银行则在厉兵秣马和对外资银行的学习竞争中,随着中国金融环境的不断改善而扬长避短,羽翼渐丰,健康成长,日益成熟,加之国家战略的配合,预计在中国内地市场仍将占据相对主导地位。甚至在未来二十年内不排除有个别银行蜕变跻身国际一流银行,在中国一些内资企业逐步国际化扩张的同时向海外积极扩张,致力于服务渐渐增多的中资跨国企业,同步争雄国际银行业市场。  虽然内资与外资银行的博弈基本会朝着这种趋势发展,但这一过程并非直线前进,其间必将出现反反复复迂回曲折的线程。当前国际银行业的并购热潮预示了中国内地市场上并购活动将不断上演,国际上混业经营的趋势在中国金融市场已初露端倪,相信将随着中国金融监管的日益成熟和市场开放程度的加深而最终呈现在中国金融市场,从而不断促进中国的金融深化和金融创新,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银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将有可能用惨烈形容而不为过,不管是内资还是外资银行都会有优胜劣汰的经历,一些银行会被并购、破产甚至退出市场,其间胜出的几家超级银行将占据中国银行业大部分份额,但为数众多的一些在细分市场定位准确、个性鲜明、对市场反应灵敏的中小型银行仍有稳定的生存空间。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竞争将日益充分,其格局在未来二、三十年内将逐步达到博弈均衡,多层次及多元化的成熟金融服务体系将逐步形成,这将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为中国跻身强国之林日益发挥根本的推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刀阔斧改革的同时,随时都应保持危机意识,所谓居安思危,谨防金融控制权外移。防范风险和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将是永恒不变的主旋律,防止在以市场换资本的过程中非但不能取得核心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反而遭遇投机或短期资本的套利而引起金融的动荡。逐步培养能够应对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冲击的能力,并在不断的金融深化中日益创造鼓励金融创新的环境,以解放束缚经济发展手脚的羁袢,使得中国金融业驶上健康良性的发展轨道。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共同协力,首先要借鉴别国的经验和教训,尽量少走或不走弯路;其次要立足中国的国情,把握好节奏,适时适地完善制度设计并作必要的调整,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国内外环境;更要监管层和政策决策者具有前瞻性,防患于未然,在国家战略、人才培养和任用、理论研究和实践并重诸多方面予以统筹兼顾。
其他文献
该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五个章节展开,主要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回顾了中国国债市场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并且按照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这两条线索加以展开.第二章,在介绍美国国债
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该报告受寓言诗《农夫和他的孩子们》中一句话“千万不要把祖先留给我们的产业卖掉,因为财富蕴藏其中”启发,把题目确定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以下简称报告)。“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由15位专家组成,主席雅克·德洛尔是法国人,担任过欧洲委员会主席、法国经济和财政部长;成员由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多个领域专家组
该文以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组织结构理论、企业文化理论为理论基点,运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演绎与归纳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系统研究了企业文化对高科技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结
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是经济学科中一个十分重要又普遍被人们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被西方经济学界争论了几十年,至今仍未完全解决,这也是中国学术界一直存有分歧的问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并逐渐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随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的提高,其与制造业集聚在空间上形成互动发展的态势。最初,为了更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如何让学生在现有的知识结构中掌握好一门新的知识,就需要教师全方位的教学技巧,以及教师对教学艺术的不断探索。在教与学互动相长的过程中,常会碰到一些教学难题,教师只有学会“换位思考”,时刻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导地位才能不断迸发出教学的灵性之花。  在课堂教学中,通常是教师讲得太多、太细、太慢,形成满堂灌的局面,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太少。有些眼高手低的学生,如果教师不“灌”一套,
由于人们已充分认识了作物营养诊断的重要性,目前作物体内含氮量还不能在田间直接测定。所以开发了各种诊断仪器,都希 Since people have fully recognized the importance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教师教育由过去相对独立和封闭的传统师范教育体系向开放、灵活和多元化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转型.为适应基础教育新课改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中,由于国有企业本身具有的特殊性,使国有企业改革面临更多的障碍,建立有效的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和约束机制是搞活国有企业的关键.该文从经营者激励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给各国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风险,促使各国政府及国际机构高度重视维护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随着我国加入WTO后金融开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