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科评价泛化效应的法律限制

来源 :中国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00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立法设置前科制度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前科的评价,对再次犯罪的犯罪人加重处罚,强化前罪的刑罚效果。但是在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平衡的过程中,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对犯罪人的防范,前科制度的设置和在实践中的应用更倾向于对公共利益的维护,导致犯罪人的个人利益被轻视,前科评价的范围不断扩大,进而引发了前科评价的泛化效应。对前科评价泛化效应进行法律限制的重点在于平衡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不能过于重视公共利益而轻视被评价者的个人利益,而作为前科评价基础的犯罪记录在制度上由于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导致犯罪记录在使用过程中被肆意传播,存在犯罪记录的个人因受到前科评价的影响难以回归社会。因此完善犯罪记录制度,从短期举措到最终实现犯罪记录查询终止制度,把前科评价控制在应然限度之内,避免泛化效应,实现利益平衡。本文主从以下四个章节展开论述:第一章进行问题分析,对前科评价泛化效应的表现形式和产生的问题进行总结。该部分从评价对象、时间和空间三个方面分析泛化效应的表现,超出前科评价应然范围,导致对被评价者产生了包括法律后果、政治后果和社会后果在内的诸多消极影响。第二章重在探究前科的理论基础。刑法理论界对前科的认识有着诸多分歧,对前科缺乏统一的认识导致前科评价没有明确的标准。首先,通过对不同学说和观点的比较分析,明确了前科评价的目的在于弥补前罪在刑罚效果上的不足,通过前科评价强化刑罚效果,从而实现对犯罪人的改造。其次,在前科评价正当性的基础上,分析前科评价的后遗效果性质。最后,确定前科评价的应然范围应当是同时具备被宣告有罪和被判处刑罚的犯罪人。第三章对产生泛化效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前科评价泛化效应实质上是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失衡,过于维护公共利益而侵犯被评价者的个人利益。从现实、心理、理论和制度几个角度,探究泛化效应的根源。因此,相关对前科评价泛化效应进行法律限制的关键在于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平衡,既要保证前科评价弥补前罪量刑不足,强化刑罚效果的目的,又要把前科评价控制在应然限度内,避免前科评价范围的扩大侵犯被评价者的个人利益。第四章围绕利益平衡对泛化效应的法律限制提出措施。犯罪人的前科是以犯罪记录为表现形式的,而犯罪记录的客观存在以及犯罪记录制度缺陷导致前科评价的泛化效应。因此,将前科评价的范围控制在应然限度之内的关键在于对犯罪记录制度进行必要的法律限制,注重对被评价者个人权益的保护,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在制度设计上,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逐步限制到最终消灭,实现犯罪记录在制度上的回归。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数学和艺术在表现方法上的一些相似之处。例如独特语言的使用,客观事物与表现物的一定程度的隔离,用符号排列规律表达要表现的内容,夸张与变形等等。
期刊
【正】 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歌、民谣、寓言、童话、笑话、谚语等等民间文学,只要是经年越代地流传不绝的,必定有值得我们吸取的“养料和形式”在其中。它们不仅是汉民族
一、半命题作文的几种形式在中考中,半命题作文是常见的题型。所谓半命题作文是界于命题作文与无命题自由作文之间的一种命题类型。这种命题在题目中既有命题者规定的文字,也
针对目前智能答疑系统存在着没有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性的现象,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本体的个性化智能答疑系统,利用本体构建专业领域知识库,使系统实现在语义层次上检索学生的提
原复旦大学、上海大学教授郭扬,最近应聘到南宁业余大学任教,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二十日应邀来我院中文系讲学。本文是作者前两年在上海大学文学院开设“专题讲座”课程时所撰讲
目的制备用于治疗口腔溃疡的山黄口腔贴片。方法以口腔贴片的黏附力、药物释放速率等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筛选口腔贴片的处方。结果筛选得到优化处方为:淀粉与微晶纤维素的质量
支持向量机(SVM)的核函数类型和超参数对预测的精度有重要影响。由于局部核函数学习能力强、泛化性能弱,而全局核函数泛化性能强、学习能力弱的矛盾,通过综合两类核函数各自优
由于我国立法中劳动关系概念不清、判断标准不明,以及劳动关系理论研究滞后,导致实践中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劳动关系与事实劳动关系的界限模糊,劳动法的调整范围狭小,劳动者的合
通过设计一种新的量子个体更新策略,提出了改进的多宇宙并行量子进化算法,并对算法的收敛性进行了分析探讨,从理论上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最后将该算法用于多目标0/1背包问题。仿
<正> 文学史(括戏曲曲史、诗词史、小说史、批评史等)是研究文学自身发展的规律,它一方面须阐说文学与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哲学以及社会生活之间的相互关系,另方面应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