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环瓢虫(Rodolia limbata Motschulsky)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瓢虫科(Coccinellidae),是草履蚧的主要捕食性天敌。草履蚧(Drosicha corpulenta (Kuwana))属于半翅目Hemiptera,蚧总科Coccoidea,对经济果林尤其是柿树有极大危害。丽草蛉(Chrysopa formosa Brauer)属于脉翅目(Neuroptera)、草蛉科(Chrysopidae),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是各类蚜虫及草履蚧等蚧虫及粉虱的重要天敌昆虫。本研究着重从结构方面阐述红环瓢虫和丽草蛉作为草履蚧的捕食天敌的头部感器,并结合趋性行为测试,探究红环瓢虫和丽草蛉作为草履蚧捕食性天敌的结构基础。于2012年和2013年在运城市稷山县柿树林内采集试验昆虫样本,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试验和观察,内容包括:1、于2012年4-6月份测试了红环瓢虫对草履蚧等害虫气味以及环境中相关气味的趋性测试,并与异色瓢虫对相关气味的趋性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红环瓢虫成虫对草履蚧幼虫和虫卵有明显的趋性;其幼虫对草履蚧雌成虫有明显趋性;异色瓢虫对生境中各种害虫都有明显趋性。以上天敌对害虫的趋性行为反应与害虫虫体气味浓度相关,天敌在气味浓度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表现出明显的趋性;2、于2012年至2013分别采集红环瓢虫雌雄成虫和幼虫,并对其头部感器的进行光学显微、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的观察,结果表明:红环瓢虫雌雄成虫的触角均为棒状,由柄节、梗节和6个鞭节组成。其上发现有毛形、刺形和锥形三种感器,各种感器长短不一,分布不同,其中锥形感器集中分布于鞭节的4-6亚节,以末节端部最为密集。成虫下唇须上只发现一种栓锥感器,下颚须上的栓锥形感器分为两种,且II型数量极多。II型栓锥形感器顶部由圆形突起和小孔,且内部可看到有两束树突,I型栓锥感器顶端尖细有顶孔,内有一束树突伸入,而毛形结构和齿形结构是表皮几丁质的延伸,无神经元结构。四龄幼虫触角短,圆锥状,分为三节,感器只有毛形和锥形两种,且数量极少,超薄切片中发现触角基部厚壁的毛形感器,感器基部未见神经元;锥形感器壁薄,感器基部可见鞘细胞围绕的神经元。幼虫的下颚须和下唇须顶端分布着两类栓锥形感器,幼虫的栓锥感器很短,未见树突伸入其中,但基部可见神经元分布。成虫和幼虫的下颚须和下唇须形态上虽有很大区别,但均观察到典型的栓锥形感器分布。3、于2013年10月采集丽草蛉雌成虫,并对其头部感器进行光学显微和扫描电镜的观察,结果表明:丽草蛉的触角为长的鞭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鞭节极长,由114个鞭亚节组成,各亚节上感器组成及分布相同。感器在鞭亚节上分5圈排布,共发现两种毛形感器、锥形感器、钉形感器和刺形感器4种,在柄节和梗节上还存在短毛形、短刺形感器和Bohm氏鬃毛;下颚须上存在栓锥感器、指形感器、短钉形感器、钟形感器和短毛形感器,下唇须上较下颚须上多一种腔锥形感器,内外颚叶高度骨化,下唇上有锥形和毛形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