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先天性淋巴细胞(ILCs)是一类组织常驻的先天性淋巴细胞,在粘膜炎症中发挥着多种作用,包括防御病原体、维持上皮屏障功能、组织修复和代谢调控等。ILCs是粘膜免疫的重要介质,并且已经有大量文献报道ILC细胞具有功能可塑性。我们发现子宫ILC2细胞与ILC3细胞在刚地弓形虫感染后也表现出可塑性。具体表现为显著降低细胞因子IL-5,IL-13,IL-17以及IL-22的表达但是IFN-γ,TNF-a,IL-12和IL-18的表达却出现明显上调。刚地弓形虫感染后,ILC2细胞和ILC3细胞聚集在炎症区,获得类似ILC1的表型。本研究旨在探讨刚地弓形虫RH株感染后孕鼠子宫内的ILC2和ILC3发生可塑性变化引起不良妊娠结局。建立弓形虫RH株感染小鼠不良妊娠结局模型,测定小鼠蜕膜固有淋巴细胞功能分子表达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刚地弓形虫RH株感染后ILC确实发生可塑性变化改变了母胎界面的免疫抑制微环境,导致不良妊娠结局。方法:将C57BL/6小鼠于前一天晚7:30以雌雄鼠比例2:1合笼,将第二天早8:00观察到阴栓的当天定义为妊娠第0.5天(gd0.5),于妊娠3.5天给实验组妊娠小鼠腹腔注射弓形虫RH株200个/只,并于9.5天(妊娠中期)通过胶原酶IV消化法分离提取对照组和实验组妊娠小鼠子宫的单个核细胞,荧光抗体(Ab)进行标记染色,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妊娠小鼠子宫总ILCs和各亚群的比例以及数量变化;将分离的子宫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刺激培养后进行胞内染色,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子宫中一类ILC细胞、c NK细胞、tr NK细胞以及u ILC1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IFN-γ、TNF-a,u ILC2产生的细胞因子IL-5以及u ILC3产生的细胞因子IL-17和IL-22的表达水平;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了总ILCs、一类ILC细胞中IL12Rβ2和IL18Rα;使用组织研磨法提取实验组和对照组妊娠小鼠子宫组织总RNA,逆转录为c DNA后,通过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子宫蜕膜中相关细胞因子以及相关受体的RNA水平如Ifng、Tnfa、Il-5、Il-13、Il-17、IL-12、Il-18、Il-12r、Il-18r;通过H&E染色法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的胎盘充血以及炎性细胞浸润等。结果:弓形虫感染的实验组妊娠小鼠胚胎吸收率明显上升,胎盘充血情况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增多。流式细胞术检测弓形虫感染后妊娠小鼠子宫总ILCs占CD45阳性细胞的百分比以及细胞数均明显下降,一类ILCs占CD45阳性细胞的百分比以及细胞数也明显下降,其中尤为值得注意的是,u ILC2、u ILC3比例与细胞数也均明显下降,但是u ILC1的比例和细胞数却出现增加。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因子表达量,发现IFN-γ、TNF-a明显上升,而IL-5、IL-13、IL-17、IL-22下降。其中值得注意的是,IL-12、IL-18以及相关受体上升。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与荧光定量PCR一致,IFN-γ、TNF-α上升,而IL-5、IL-17、IL-13、IL-22下降。同时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FN-γ、TNF-a在一类ILC细胞、c NK细胞、tr NK细胞以及u ILC1细胞中的表达,发现IFN-γ、TNF-a在一类ILC细胞、c NK细胞、以及u ILC1细胞中表达增加,在tr NK细胞中无明显变化。并且流式检测在总ILCs以及一类ILC细胞中IL12Rβ2和IL18Rα的表达量,发现IL12Rβ2和IL18Rα的表达量无论在总ILCs还是一类ILC细胞中均增加。结论:弓形虫感染后,在IL-12和IL-18的诱导下,u ILC2s与u ILC3s转移分化为u ILC1s,最终破坏了母胎界面的免疫抑制微环境,导致了不良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