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市作为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以及户籍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在机构养老模式无法大规模推广的背景下,社区互助养老模式具有相对较低的运行成本和积极有效的运行机制,正成为上海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模式选择,有利于缓解上海市养老的严峻现状。论文从文献梳理、理论基础、现状分析、实践调查和结论及对策等五大模块对上海市社区互助养老模式及其运行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论文梳理了国内社区互助养老的发展历程、定义、形式及其意义等相关文献,通过整理已有研究的发展脉络和重点,发现了上海市社区互助养老模式及其运行机制仍有较大的研究空间,为该研究的展开奠定了基础。其次,论文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霍斯曼的社会交换理论以及沃尔芬德的福利多元主义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研究了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以老助老服务实现以及多方参与社区互助养老模式。再次,通过文献梳理与实地考察,得出了现阶段上海市社区互助养老模式的现状:将上海市社区互助养老模式分为三大类并指出其典型代表,即结对帮模式-“老伙伴”计划、“时间储蓄”模式-时间银行项目和居家养老模式-家庭互助养老项目;并据此指出三种模式的特征、运作方式和构成要素等。接着,为了实现对上海市社区互助养老的实践调查,选取上海市浦东金杨街道、虹口区提篮桥街道和普陀甘泉街道的社区进行了走访和调查,得出了现阶段上海市社区互助养老的运行现状,从调查对象参与互助养老的意愿分析、调查对象接受互助养老服务的情况分析和社区互助养老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等三个方面得出上海市目前社区互助养老模式的运行实践较为顺利,但仍存在部分缺陷;在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上海市社区互助养老模式的运行机制,即由社区老年人为动力来源的需求动力机制、以政府为依托的政策支持机制、以社区为主体的整合保障机制和社会力量的辅助机制。最后,总结出目前上海市社区互助养老模式在运行中仍存在需求动力机制主体发力不够、政府政策支持机制推动力不足、社区整合保障机制运行不规范和社会辅助机制护航能力较小的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优化对策。通过对上海市社区互助养老模式及其运行机制的现状分析与实践调查,得出如下结论:在老年人参与互助养老的意愿方面,参与互助养老较积极、整体参与意愿较高但内部差异显著、影响参与互助养老服务的因素呈现多样性,其中健康状况影响较大;在老年人接受互助养老服务的情况方面,尽管老人对接受的互助养老服务满意度较高,但未来老年人对养老服务需求多元化、对志愿助老服务和互助养老服务相关培训的需求较强;在影响老年人对互助养老服务的满意度方面,通过模型检验得出有11个解释变量与其存在相关性。最后,借鉴国内外经验并结合上海市社区互助养老模式的现状,从老年人、政府、社区和社会力量四个方面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对策,以期进一步改善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安置并提高其生活水平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