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撒尼尔·霍桑常被认为是美国十九世纪最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但其作品丰富的内涵远远超越了浪漫主义的局限。在其代表作《红字》问世之前,霍桑是以自己别具一格的短篇小说打入美国文坛的。霍桑努力探索罪恶的根源和后果,其作品常以罪恶观为题材,揭示了道德观和人的心理对良知的影响。他的短篇小说似乎情节简单,但揭示了那些导致心理冲突以及人与人之间冲突的复杂的潜在动机。
他的两部短篇小说集《重讲一遍的故事》和《古屋青苔》引起了广泛关注,按题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新英格兰传奇”,另一类为“心之寓言”。他后期的创作思想和艺术特色也首先体现在他的短篇小说中。“心之寓言”在霍桑的短篇作品中具有更大影响。人性之恶,心灵深处之苦恼与人之孤独异化是这些寓言的最基本主题。本文作者从这两部短篇集中选取了七个有代表性的短篇,从心理分析角度出发,试图解读霍桑对人类灵魂和良知的探索。这七个短篇尽管各具特色,却不乏共性。长期以来,评论界较多关注其代表作《红字》及其主题、情感描述和文学技巧等,却忽略了霍桑同样优秀的短篇小说及其共性。尽管有关霍桑其人其书的评论和文章浩如烟海,然而论及其短篇及其相似性的资料有限,尤其是从心理分析角度来论及孤独主题的材料更是匮乏。然而,本人却从这有限的信息中得到了宝贵的启发,以致最终将这一课题作为本人硕士论文的主题。
在对七个短篇的分析中,本文阐明了主人公孤独的经历源于不同程度的与现实、社会、他人或自己的异化,及其悲惨的后果:孤独、失落甚至死亡。通过罪与罚的棱镜和对人物心理冲突的分析,本文试图揭示并证明异化与孤独的关系:因与果。人物心理冲突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1)个人与他人,如:《胎记》和《拉帕其尼的女儿》;(2)个人与社会,如:《牧师的黑面纱》,《小伙子布朗》和《罗杰·马尔文的葬礼》;(3)自我异化,如《威克菲尔德》和《伊桑·布兰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