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正面临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任,而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关键在于改善教学质量。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为我们打开了这扇窗户。本研究重新梳理大学课堂有效教学理论,对国内外大学有效教学研究展开述评。基于笔者对长江大学大学教师的课堂观察以及九个院系的学生问卷调查,对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统计,对大学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大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学生问卷调查表明,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平均分值为4.05分(总分5分),表明学生对大学教师课堂教学效果总体评价“良好”,教师课堂教学处于“经常有效”状态。其中,反映课堂教学效果为“高效”的占25.95%,说明学生对这一部分课堂教学或教师予以充分的肯定,对于学生的学习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反映课堂教学效果“经常有效”、“基本有效”的占53.66%,说明学生对一半的课堂教学或教师予以肯定,但还有一些方面可以改进。反映课堂教学效果“低效”和“无效”的占20.38%,这一部分课堂教学或教师是学生满意度较差的,对学生的学习没有起到多少作用,是需要予以特别关注和提醒学校重视的课堂教学或教师。根据笔者的课堂观察,所观察的49节课平均得分为4.16分,说明教师的课堂教学处于良好状态,我们的大学教师能够按照教学要求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讲授预定的教学内容。其中,达到良好以上的课堂教学占83.47%,16.33%的课堂基本完成教学任务,处于合格状态,10.2%的课堂完成教学任务较差或差。此外,大学教师在不同类型的教学行为上所表现出的有效性是不同的。对每一项教学行为进行均值分析,均值最高的前5位的依次为:教学态度、师生关系、教学准备、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程度、教学目标的有效运用。这说明大学教师在教学态度、师生关系、教学准备、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目标的有效运用方面做得较好,学生满意度较高。均值最低的后5位依次为:课程内容的前沿性、PPT的有效运用、关注学生、课堂提问、师生互动。这就意味着大学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前沿性、PPT的有效运用、教学中对学生的关注、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开展互动教学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进提高。其次,本研究分析了高效教学与低效教学的差异。通过计算高效与低效课堂教学中教师各项教学行为的均值差,分析高效与与低效课堂教学的差异性,其均值差最大的即为高效教学与低效教学的最显著的区别性特征。计算得知,均值差最大的5项教学行为依次为:教师善于激励与鼓舞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热爱教学且教学富有感染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与创新性思维、教学清晰。也即高效的课堂教学与低效课堂教学在这五项教师教学行为上差异性较大,也即教师善于激励与鼓舞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热爱教学且教学富有感染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与创新性思维,教学清晰这些教学行为是高效课堂的典型特征。最后,本研究综合课堂观察与问卷调查,通过分析教师在不同类型的教学行为上所表现出的有效性及高效与低效教学的教学行为上差异,提出大学教师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是:善于激励与鼓舞学生;培养学生的能力;热爱教学,富有教学激情;清晰教学;重视教学互动;教学内容的前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