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情绪刺激是否影响内隐记忆的结论存在争议。通过回顾可以发现,当情绪刺激在资源被充分的情况下加工,表现出情绪的自动加工模式,即使在被掩蔽的情况下也表现出相同的模式。然而有证据指出,如果存在高负荷的认知操作,对情绪刺激的其余信息则无法加工,此时情绪刺激的加工受注意资源影响。那么在考察情绪对内隐记忆的影响时,必须将注意资源纳入研究范围。实验材料所采用的情绪词汇只存在消极词汇,首先积极情绪词相比与消极词吸引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绪刺激是否影响内隐记忆的结论存在争议。通过回顾可以发现,当情绪刺激在资源被充分的情况下加工,表现出情绪的自动加工模式,即使在被掩蔽的情况下也表现出相同的模式。然而有证据指出,如果存在高负荷的认知操作,对情绪刺激的其余信息则无法加工,此时情绪刺激的加工受注意资源影响。那么在考察情绪对内隐记忆的影响时,必须将注意资源纳入研究范围。实验材料所采用的情绪词汇只存在消极词汇,首先积极情绪词相比与消极词吸引注意的能力更差,消极刺激能起到更强的警示作用;其次大多数研究都选用适应性情绪刺激来作为研究对象,在选取实验材料时参考这两点标准。目的:为考察情绪对内隐记忆影响时注意在其中起到的作用,研究从词汇的控制加工与自动加工两方面开展。具体考察的问题有两点:(1)在控制加工下,情绪信息对内隐记忆的影响,以及注意控制程度对内隐记忆的影响。(2)在自动加工下,情绪信息对内隐记忆的影响,以及注意控制程度对内隐记忆的影响。方法:研究分为两个行为实验开展:(1)实验1采用学习-测验范式考察情绪词在控制加工下注意水平对内隐记忆的影响。设计2(词性:消极vs中性)×2(清晰度:清晰vs污染)×2(新旧:新词vs旧词)三因素的完全被试内实验。学习阶段的清晰条件通过改变词汇的污染程度来增加识别的认知负荷,以此达到学习时注意资源不足的目的,那么相比于清晰的条件下,污染条件对注意资源要求更高。根据能量分配模型,在清晰的条件下,被试不需要耗费很多注意资源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而当词汇被污染时,被试需要耗费更多的注意资源才能完成词汇加工。(2)实验2结合学习测验范式与后掩蔽范式考察情绪词在自动加工下注意水平对内隐记忆的影响。设计2(词性:消极vs中性)×2(清晰度:清晰vs污染)×2(新旧:新词vs旧词)三因素的完全被试内实验,学习阶段的注意条件同样通过改变词汇的污染程度来影响识别所需要的注意资源,相比于清晰条件,污染条件会阻碍自动加工获取的注意资源。词汇短暂出现后,接着呈现一个掩蔽图形,要求被试对图形做异同判断。结果:以正确率和反应时为指标进行数据分析,实验1结果显示:(1)相比污染条件,清晰条件下获得了内隐记忆启动效应。(2)消极情绪并不影响内隐记忆,只发现中性词的内隐记忆启动效应。(3)被试对消极词的反应快于中性词。实验2的结果显示:(1)相比污染条件,清晰条件下获得了内隐记忆启动效应。(2)消极情绪影响内隐记忆,中性词也出现内隐记忆启动效应,中性词获得更大的启动效应。(3)被试对消极词的反应快于中性词。结论:在控制加工下,注意起到了调节作用。当注意资源不足时,消极词汇能够唤起更多的注意资源,因此词汇决策反应与其在注意资源充足时表现一致。在自动加工下,污染阻止了词汇自动加工所需要的注意资源。相比控制加工,自动加工中表现出消极情绪对内隐记忆的影响。这表明情绪因素对内隐记忆的影响存在不同的加工机制,同样表明注意资源也会对内隐记忆产生影响,破坏内隐记忆启动效应。实验发现在词汇决策阶段消极词的反应快于中性词,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被试对消极刺激具有反应偏向。
其他文献
孤独感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具有弥散性。个体若长期处于这种心理状态会导致其严重的适应不良。对于农村留守青少年来说,其特殊性在于他们长期与父母分离,所以会表现出对父母强烈的思念和内心的孤独。有研究表明,留守状态下的青少年会有更多的孤独感体验。另外,留守青少年还缺乏足够的关心和爱护,这样的不利处境增加了儿童青少年经历情感虐待的可能性。长期遭受情感虐待会对个体的身心发展和社会适应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大量
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正式放开,“二孩”的出生率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转变为长子女,这些儿童身份的转变使长子女的同胞接纳问题逐渐从媒体的热点报道走向学者的研究视野。按照家庭系统理论的观点,家庭可进一步分为多个层级组织的子系统,各子系统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已有研究表明,亲子系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同胞系统的长子女同胞接纳之间有密切联系,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对长子女同胞接纳的影响不同;同时,共情作为重
焦虑情绪作为儿童期最常见的情绪,主要包含担忧和恐惧情绪,并伴随一系列躯体生理症状。追踪研究发现,焦虑水平高的儿童罹患焦虑障碍的风险更高(Last,Perrin,Hersen,&Kazdin,1996),焦虑障碍对儿童注意力发展、学业表现、同伴关系等均有不利影响(王美芳,刘莉,金英娣,2015),因此,关注影响儿童焦虑的相关因素,对于儿童焦虑的干预具有指导性意义。焦虑具有家族聚集性,因此许多研究注重
建议采纳在决策领域中始终保持着较高的研究热度。近年来关于建议采纳的研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深入。以往研究侧重于从决策者建议者双方特征,如:认知方式,信心等,或者从任务难度,建议本身等方面探讨影响建议采纳的因素。建议采纳不只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同时也是人际互动的过程。决策者在进行建议采纳时可能会考虑建议采纳程度对自身形象的影响,但是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很少。因此,本研究从社会认知的角度,来探讨印象管理动机对
初中阶段是学习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上都经历着巨大而重要的变化。青少年往往需要在自身发展与现实情况之间寻求一种平衡状态,但迫于环境的压力,可能会出现适应性问题,如消极情绪、攻击行为、违纪等。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家庭成员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青少年的发展。既有研究表明,父母冲突能够显著预测青少年攻击行为,但二者之间的内部机制需进一步探究。因此,本研究考察情绪不安全感与自我控制在父母
“十七年”在中国电影史上是一个重要时期,社会主义电影范式在这一时期得到确立。而知识分子,在“十七年”电影中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象,从它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知识分子现代化转型路上所遇到的一系列挫折;银幕中的知识分子形象也是一面镜子,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当时的政治文化背景、社会对知识分子的态度和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本文以“十七年”中国电影中的知识分子形象为观照对象,试图梳理这一形象在“十七年”电影中的发展
动作作为生命体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在个体乃至群体的生存与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一个普遍被认可的有关精细动作的定义为:个体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运动。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除了会受到自身生理发展成熟的影响外,还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3~6岁幼儿最常接触到的外界环境便是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个体生理、心理发展最基本的环境。父母作为家庭环境的主导者,其自身对儿童动作发展的
诗歌较少使用词汇衔接,而衔接是语言表层结构的连贯,深层结构的连贯才是语篇连贯的决定因素。莎士比亚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含有较为丰富的动物隐喻,其在推进情节,渲染氛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前人研究,以长诗中的动物隐喻为语料,根据概念隐喻的性质,从认知角度探讨三个问题:1、长诗的语篇连贯是如何通过隐喻的系统性所获取?2、长诗的语篇连贯如何通过单一隐喻内部的连贯性获取?3、长诗的语篇连贯是如何通过
流动儿童群体越来越引起社会和政府的广泛关注,流动儿童从农村或乡镇迁移到大城市后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影响是专家和学者们研究的重点。父母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对子女的社会适应性和心理健康方面都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父母对儿童的教养方式至关重要;心理弹性作为一种心理特性,指在面对困境后所保持良好的功能性和获得发展,其在父母的教养方式和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之间将起着中介作用。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立嗣长期以来都被视为弥补自然子嗣继承缺憾的主要方式。由于立嗣有着不同于亲子继承的处理机制,这些特殊的案例,反而可以作为一个观察亲属关系、社会网络及日常生活秩序的窗口。闽中山区现存大量立嗣文书,为我们理解立嗣的具体过程及个体家庭的特定需求提供了较为真实、详细的资料。本文在梳理福建立嗣制度的基础上,结合闽中山区的立嗣文书、族谱与田野调查资料,探讨福建立嗣习俗的长期发展趋势及其对民间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