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形因子对土地利用格局与变化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GIS平台,采用地形位指数、分布指数、转移分布指数和土地利用强度指数方法,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模型、Markov模型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了2009-2014年广河县土地利用格局和土地利用类型转移情况的地形梯度特征,揭示了在地形因子影响下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及变化规律。剖析了影响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分布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广河县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与草地为主,呈西南耕东北草分布。2009-2014年间,呈现各土地利用类型向建设用地转移的趋势,其中耕地是建设用地主要转入源,草地是耕地主要补给源。(2)从地形起伏梯度上看,随地形起伏度的增加,土地利用类型相互转变的活跃度减少。低地形起伏区域,各土地利用类型向建设用地转移活跃;高地形起伏区域,主要表现为草地向耕地和建设用地转移的趋势。(3)从坡度梯度上看,随坡度的增加,土地利用类型相互转换的活跃度减少。坡度小的区域,水域、建设用地和耕地分布集中,表现为耕地向建设用地转移的活跃趋势。中坡度区域,林地、未利用地分布集中。坡度大的区域,草地分布集中,土地利用类型转移很不活跃。(4)从坡向上看,土地利用类型转移活跃度:平坡>半阳坡>半阴坡>阴坡>阳坡。平坡地理条件最好,表现为各土地利用类型向建设用地转移的活跃趋势。阳坡太阳辐射大、温度较高,比较缺水。阴坡太阳辐射少、温度低。广河县位处西北干旱区,水分是最大限制性因子。所以半阳坡与半阴坡的土地利用类型转移活跃度大于阴坡与阳坡。(5)从地形位梯度上看,低地形位区域,水域、建设用地和耕地分布集中,中地形位区域,林地分布集中,高地形位区域,草地、未利用地分布集中。1-3级地形位,表现出水域、未利用地、林地与建设用地间活跃的相互转化趋势。3级以上地形位,草地变化趋势最活跃。(6)未来15年间,土地利用格局依然是耕地>草地>林地>建设用地>水域>未利用地,建设用地处于增加态势。(7)显著影响耕地分布的因素包括坡向、坡度、高程、劳动力占比、人均纯收入、人口密度、距县城的距离、距建制镇的距离、距公路的距离、距村庄的距离和距离采矿用地的距离。其中,关键因素是坡度;显著影响林地分布的因素包括坡向、地形位、坡度、人均纯收入、人口密度、距县城的距离、距建制镇的距离、距河流的距离、距公路的距离、距村庄的距离和距离采矿用地的距离。其中,关键因素是地形位;显著影响草地分布的因素包括坡向、地形位、坡度、高程、人均纯收入、人口密度、距河流的距离和距离村庄的距离。其中,关键因素是地形位;显著影响建设用地分布的因素包括地形位、高程、距建制镇的距离、距公路的距离和距离村庄的距离。其中,关键因素是地形位;显著影响水域分布的因素包括地形位、距县城的距离、距建制镇的距离、距河流的距离和距离村庄的距离。其中,关键因素是距建制镇的距离;显著影响未利用地分布的因素包括地形位、高程、距建制镇的距离、距河流的距离和距离采矿用地的距离,其中,关键因素是地形位。(8)最可能转变为建设用地的耕地所在区域,位于建设用地与耕地等竞争优势区域;最可能补给耕地的草地所在区域,位于草地与耕地等竞争优势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