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景区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载体,在旅游产业链中成为引导旅游业发展的核心环节。自2000年开始对全国旅游景区进行质量等级评定以来,A级旅游景区的品牌化与标准化建设成为各地旅游发展工作的重点。本文在构建内蒙古A级旅游景区空间数据库的基础上,主要以2001—2017年内蒙古A级景区数为依据,选取2001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17年时间截面数据,采用相关经济差异测量模型定量分析内蒙古A级景区空间分布的差异化、以最邻近分析方法测定全区景区的空间分布类型、以空间自相关分析A级景区的空间关联性以及运用标准椭圆差分析A级景区总体的移动变化过程、借鉴空间结构的相关理论分析A级景区的演变模式与机制等,进而采用GIS空间分析法和因子分析从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两个方面分析影响内蒙古A级景区空间分布变化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从旅游资源单体类型划分上,内蒙古374个A级景区资源单体类型共有6个主类、20个亚类和42个基本类型,其构成主要以人文旅游资源为主、自然旅游资源为辅。除乌海市以外,其余各盟市均拥有地文景观、水域景观、生物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和人文活动中的4类。(2)2001—2017年期间,内蒙古A级景区总量和年增长量均呈线性增长,A级景区发展呈现阶段性,经过了平缓增长期(2001—2007年)和快速增长期(2008—2017年)两个过程;景区内部等级结构呈现不均衡性,2A—4A级景区是内蒙古A级旅游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蒙东、蒙中和蒙西旅游区的A级景区均衡性差异明显。(3)内蒙古A级景区的空间分布类型经历了从均匀离散—集聚—强集聚的过程,目前仍属于强集聚型分布;在各时间维度内的分布有明显的集群中心。全区A级旅游景区的重心逐渐往西偏南方向移动,在东经112°—116°,北纬41°—44°之间移动,轨迹呈“倒V”型;各等级景区的分布重心随时间的变化均不同程度地发生偏移,旅游景区的等级越低,空间分布越均匀。(4)内蒙古A级景区沿交通线分布变化明显,主要经过了从增长极—极核式空间结构—“点—轴”式空间结构的变化,呼包鄂地区出现向网络式空间结构演变的雏形;内蒙古A级景区经过了从初期的地域扩散阶段发展到逐渐集聚的阶段,目前区内A级景区的空间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67.33%,在未来潜在的地域扩散仍有较大的空间。(5)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了景区的分布与变化。其中,地形、水体和植被等自然要素是A级景区发展的内在条件。区内海拔和地形起伏度主要集中在418—1732米和0.53—2.28°范围内,使得景区在该范围内集中分布;A级旅游景区数量分布随着河流缓冲带宽的增大分布数量逐渐减少,主要集中在小于10km的河流缓冲区内;植被覆盖程度的不同影响自然类和人文类景区的分布。政策支持、社会综合水平和交通条件等人文条件是A级景区发展的外在条件。地方政府的调控力与政策叠加会促进A级景区的发展,同时旅游政策在各盟市的倾斜力度是造成区域分布差异的重要原因;社会综合水平和交通网络的完善程度与A级景区发展与空间分布变化有高度耦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