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初,我国开始实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学生本身潜能的开发,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参与式教学的主旨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一致,实施有效的参与式教学,是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一项重要措施。但在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形式,学生成为课堂上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思想品德课作为德育课程,它是“学”的课程,不是单纯“教”的课程,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新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新课程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了教学过程中学生亲身参与的重要性。可见,学生参与教学是时代的要求,是新课改及素质教育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呼唤,初中思想品德课在目前新课改的形势下,应该大力提倡和实行参与式教学。结合新的课程改革,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参与式教学进行较为系统地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参与式教学是以主体教育思想、经验学习、建构主义等理论为指导,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行为特征及发展规律为依据,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与情感、训练思维等方面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学习过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参与和主动发展机会的一种教学法。是一种重在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的创新性学习的教学法。要进一步探讨适合当前社会发展和学生学习现状的教学方法,推进课程改革的进行,促进基础教育工作取得进展,必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深入探讨参与式教学。本文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采用文献分析、实验研究、课堂观察等方法,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出发,在相关的教育理论指导下,结合笔者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以城乡结合部的一所中学的学生进行参与式教学实践研究,通过试点班的学习兴趣、态度对比表和考试成绩统计数据表明,在教学中实施参与式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及情感价值观的形成。认为,参与式教学有利十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德育实效性的有效发挥。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作为论文的基础部分,对参与式教学进行了较全面的诠释。本部分主要是阐述了参与、教学的概念及参与式教学的含义、特点;结合教育学心理学及新课程改革理念,探讨了参与式教学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基本形式。第二部分:结合国内外参与式教学理论,分析了参与式教学的主体教育思想、经验学习等理论基础,为实践探讨参与式教学奠定基础。第三部分:论文的主体部分,主要内容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参与式教学的实践探讨。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探讨了参与式教学应遵循的循序渐进与促进发展相结合等基本原则;参与式教学包括主要目标、主要内容及评价体系的实施方案;师生参与课前备课、师生互动参与课堂、师生参与探究与创造性学习的实施过程;通过实验研究、课堂观察等方式得出参与式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初中思想品德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思想品德学习质量和综合能力等结论,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分析实施参与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忽视对学生的知识要求以及过于追求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等问题,并分析了对策,同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要发挥教师的情感传递作用、创新疑问及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意识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