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气/铝粉混合体系爆炸特性及火焰传播机理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nley45518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工业生产中,粉尘爆炸事故频发。湿法除尘工艺是粉尘防爆领域广泛应用的技术手段。对于化学性质活泼的铝粉,使用湿法除尘时,受潮铝粉可能放出氢气,诱发氢气/铝粉混合爆炸,给除尘工艺带来威胁。此外,氢气/铝粉混合体系还存在于工业生产烷基铝的反应原料、固体火箭推进剂AlH3脱氢反应中间产物等环境。现有爆炸研究还未系统涉及氢气/铝粉混合体系。已得到的针对纯铝粉和纯氢气爆炸研究成果还无法解释氢气与铝粉混合爆炸过程的两相协同机制。鉴于此,本文以氢气/铝粉混合体系爆炸超压及火焰传播特性为研究对象,主要开展的工作及结论如下:(1)搭建了可开展可燃气/粉尘混合体系研究的密闭可视柱形实验平台。该平台可实现同步采集介质爆炸特征参数与爆炸火焰传播过程。(2)实验研究了氢气浓度、铝粉粒径对混合体系最大爆炸压力Pex及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dP/dt)ex的影响。结果发现,存在一个影响Pex与(dP/dt)ex的变化趋势的临界氢气浓度(Pex为4%,(dP/dt)ex为10%)。氢气含量低于临界浓度,Pex与(dP/dt)ex受铝粉粒径影响明显;高于临界浓度,受氢气浓度影响明显。建立了适合描述铝粉在氢气中燃烧的热能速率增加方程,不同粒径粒子能量变化曲线与实验获得的Pex与(dP/dt)ex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3)实验研究了氢气/铝粉混合物火焰传播速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火焰传播速度呈先加速后减速的趋势。当氢气浓度高于15%,火焰传播速度曲线出现两个波峰:以氢气燃烧为主的第一波峰和以铝粉燃烧为主的第二个波峰。随氢气浓度的增加,最大火焰传播速度vmax发生改变。氢气浓度低于4%,混合物vmax与纯铝粉vmax相当;氢气浓度4%-20%,混合物vmax不超过纯铝粉vmax的3倍;氢气浓度高于20%,混合物vmax超过110 m/s。(4)实验研究了氢气/铝粉混合爆炸火焰结构。发现混合物燃烧火焰微观结构与纯铝粉的非对称气相火焰形式不同,锋面上出现微扩散火焰,燃烧区内部为非对称火焰,且微扩散火焰的燃烧速度远大于非对称火焰。随氢气浓度的增加,爆炸火焰呈先离散后连续形貌。当氢气浓度低于20%,燃烧呈单锋面的热耦合火焰形貌;当氢气浓度高于20%,燃烧呈明显的气相火焰形貌,并出现氢气火焰锋面与铝粉火焰锋面分离的现象。(5)氢气/铝粉混合爆炸驱动机制可分为三个阶段:铝粉驱动混合爆炸阶段(氢气浓度低于10%),Pex、(dP/dt)ex、vmax显著受铝粉影响,火焰呈离散粉尘燃烧形貌;过渡阶段(氢气浓度为1 0%-20%),Pex、(dP/dt)ex、vmax显著受铝粉影响,火焰形貌由离散向连续转变,火焰传播速度曲线开始出现双波峰;氢气驱动混合爆炸阶段(氢气浓度高于20%),Pex、(dP/dt)ex、vmax显著受氢气影响,火焰呈气相燃烧形貌。(6)研究了氢气/铝粉混合爆炸产物的形貌、组分与纯铝粉爆炸区别。氢气的存在,加剧了铝粉的不完全燃烧。中位径为56.18 μm和30.82 μm的铝粉在氢气-空气混合物中爆炸,产物中出现大粒径不完全燃烧颗粒、小粒径光滑颗粒和带孔氧化壳结构。中位径为5.07 μm的铝粉只出现不完全燃烧团聚体。对比纯铝粉爆炸,混合爆炸产物中增加了Al(OH)3、AlO(OH)等组分。新生成产物及中间产物加速了不完全燃烧颗粒的冷却,减少了铝颗粒表面絮状氧化铝的生成。(7)根据爆炸产物中含有的Al(OH)3、AlO(OH)等组分,基于铝粉燃烧反应动力学机理,构建了含23种气相组分和50步气相反应的氢气/铝粉混合爆炸反应动力学模型。结合火焰微观结构、产物形貌及经典铝粉燃烧理论,建立了氢气/铝粉火焰传播物理模型,分析了粉尘云燃烧模式。解释了氢气/铝粉混合爆炸反应动力学机理、火焰传播机理及氢-铝火焰相互作用关系。
其他文献
21世纪以来长期的过渡捕捞造成海洋中野生生物种群数量锐减、野生海产品捕捞量多年停滞不前,加之近海高密度养殖、抗生素滥用和废水的超标排放,导致近海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海洋渔业发展受到严峻考验。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海产品等优质蛋白的需求量逐年攀升。因此,发展海洋养殖,设计并开发海洋抗风浪养殖装备已成为满足海产品需求增长的必然选择。海洋养殖装备是特种海洋工程结构
随着近期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成本的大幅下降,光伏发电在未来的两到三年之内即可迎来平价上网时代。届时,光伏市场将会对多晶硅原料产生前所未有的巨大需求。然而对于电池制备的切片环节,由于广泛应用的金刚线切割技术存在不可避免的切缝损失,切割过程会产生大量难以回收的硅粉废料,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因此,将硅粉废料再制造成高纯硅,对硅资源的绿色高效利用和降低光伏发电成本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民化应用意
结构的破坏失效通常伴随着结构局部大应变的产生,如油气管道等生命线工程在滑坡、地裂缝、岩溶塌陷等作用下的屈曲变形,异质材料或组合构件的界面开裂、滑移和剥离等。对结构局部大应变进行全历程监测不仅可实时掌控结构的安全性态,还可以科学地认识和把握结构的损伤机理和破坏倒塌机制。然而,传统的传感元件如光纤类传感器、电阻应变片等受其自身材质变形能力制约而导致测试量程较小,难以满足结构大应变监测需要,目前尚缺乏可
随着现代计算理论及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近年来在工程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相比于流体声速,实际工程的特征速度往往较小,因此属于低速流动的范畴。对于这类流动,通常将控制流体流动的Navier-Stokes(NS)方程进行不可压缩简化。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以超级计算机为代表的计算设备的计算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数值求解NS
混凝土类准脆性材料的断裂性能需用非线性的断裂模型来描述,其中的裂缝扩展阻力曲线(即R阻力曲线)表示在裂缝扩展过程中所需能量的变化。混凝土类准脆性材料在裂缝扩展过程中,由于裂缝尖端前部断裂过程区的存在,R阻力将随着裂缝的扩展呈现上升的趋势。R阻力曲线方法能有效反映断裂过程区对混凝土类准脆性材料裂缝扩展的影响,可以预测试件的荷载-位移等结构响应。在材料的断裂性能研究中,R阻力曲线的确定是混凝土断裂力学
目的:分析收住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的川崎病(KD)患儿相关临床特征,探究KD患儿收住PICU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住PICU的KD患儿33例,与同期未收住PICU的普通组KD患儿87例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特征及辅助检查指标差异,并采用多因素分析及ROC曲线分析KD患儿入住PICU的高危因素。结果:PICU组患儿各脏器影像检查异常率高于普通组,心脏冠脉异常率分别
在生物体中,氧化还原辅酶NAD(P)H在电子以及质子传递中起着重要作用,超过400种氧化还原反应依赖NAD(P)H和NAD(P)+相互转化。因此,在过去几十年中,研究者已成功将各种NAD(P)H模拟物用于有机合成化学研究领域。可再生NAD(P)H模拟物在反应中因仅需使用催化剂量,避免了模拟物在使用过程中副产物的产生,造成产物的分离困难,同时也提升了反应的原子经济性,尤其受到高度关注。本文采用两类可
粗粒料作为一种重要的工程材料,由于其透水性好、填筑密度大、压密性好及不易液化等优点,在大型土工构筑物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是人工岛、机场高填方、路基、堤坝等土工构筑物的主要建筑材料。为了满足这些工程对变形、稳定及安全评价的需求,国内外学者对粗粒料的变形与强度特性开展了大量的试验研究。由于振动碾压施工技术的发展,目前工程现场用于碾压的粗粒料尺寸明显大于室内试验所允许的最大值。现场碾压后粗粒料的最大颗粒粒
复杂薄壁结构因具有轻质、高承载等性能优势,被广泛地应用于燃料贮箱、尾喷管等航空航天结构中。该类结构形式复杂、结构细节丰富、精细有限元模型规模巨大,导致动力学分析极其耗时,严重制约结构动力学优化与模型修正的效率。现有模型降阶方法能够有效减少动力学分析的计算量,但仍无法满足复杂薄壁结构动力学优化与模型修正过程中,对于整体模态与呼吸模态的精准捕捉、目标频段内频响函数的高精度预测、以及不完整试验模态条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