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声论诗”说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起源于远古时期诗、乐、舞一体的大文化中,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理论得到不断的丰富,并成为中国诗歌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论题。而到了明代,统治者为了封建统治的需要,为了社会的稳定,主张以理治国,以诗歌为载道说教的手段。同时“台阁体”的盛行,还导致当时诗坛弥漫着模拟仿效的习气,忽视诗歌自身的审美特征,呈现出诗衰文盛、诗歌地位相对低下的局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出于对诗歌创作的爱好,李东阳在继承前人诗学理论的基础上,着眼于诗歌艺术本身,重视对诗歌内在审美特征的探索,构建了新的诗学批评理论,这就是他的“以声论诗”。除了在理论上主张“以声论诗”外,李东阳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也身体力行的贯彻这一思想,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来为这一理论提供事实依据。他的这些理论和实践,对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促进了当时诗坛的再度繁荣。本文旨在结合李东阳的著述和前人研究,全面探讨李东阳“以声论诗”的构成体系,分析这一主张提出的背景和原因;分析他诗歌创作的内容和特色,为“以声论诗”提供现实依据。同时还根据明清时期文学批评家和当代各位学者的观点,给予客观的评价,从而正确的认识他的诗学主张。该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当前对李东阳的相关研究综述,并且概述他的生平、著述以及“以声论诗”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第二章为“以声论诗”的理论构成,是本论文的重点和难点,主要内容是全面、深入地探讨李东阳关于诗歌与音乐、音律、文体、、情感的论述和观点,这些也构成了他“以声论诗”的核心体系;第三章为“以声论诗”的实践,从李东阳的诗歌创作实践、诗歌鉴赏实践、用诗实践三个方面来进行研究,为“以声论诗”提供事实依据;第四章为“以声论诗”的评价,探讨明清文学批评家和当代的众位学者对李东阳“以声论诗”的评价,并结合“以声入诗”的发展演变,给予客观中正的认识。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阐述使人们更好的了解李东阳的诗学理论,了解诗歌创作与理论的联动关系,有利于重新探析诗歌的本原特征,更好的认识中国古典诗歌,为古典诗歌的发展寻找理论依据和事实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