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巴马入主白宫后,对美国的核政策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倡导建立“无核武器世界”,强调核安全,将核不扩散和防止核恐怖主义置于优先地位,降低核武器的作用,提高对常规武器的依赖,表示支持和平发展核能等。伊朗是原油大国,石油生产能力和原油出口量分别位列世界第四和第二,对美国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经济利益、能源利益和安全利益,近年来,伊朗核问题不断升温,更是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因此奥巴马的核政策调整必然会把伊朗纳入其中,并作为重点。本文通过对奥巴马执政以来在核问题上和伊朗的一系列互动进行梳理,体现其对伊朗的核政策及其变化轨迹,并分析核政策的调整原因,以期对美国未来的伊核政策做出前瞻性的判断和展望。本文以时间为线索,除引言外,分为四章和结语:第一章主要讲述了奥巴马政府初期对伊朗的接触政策。奥巴马上任初期,一改布什政府对伊朗的强制性外交政策,积极推行接触政策,频频释放出对话的意愿和沟通的信号,例如在伊朗历新年之际,他通过视频向伊朗人民拜年,传递友好之情等。2009年的伊朗大选事件是奥巴马政府伊核政策的转折点。在这一事件的开始,奥巴马政府言辞谨慎、处事低调,充分体现了其愿意与伊朗改善关系的愿望,是接触政策的具体表现。但是最终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尤其是国内的压力,奥巴马的政策作出调整,姿态转而趋于强硬。2009年10月的伊朗核问题谈判,是接触政策的最大成果,但是囿于多方面因素,最终谈判没有产生任何实质性成果。第二章主要讲述的是,进入2010年以后,奥巴马政府在伊朗核政策上的摇摆。新年伊始奥巴马政府发言人就发表声明,表示今年美国对伊朗的重点将会是制裁。随后奥巴马在国情咨文、《核态势评估报告》中再三强调伊朗核问题的重要性,积极呼吁各国对伊朗推动新制裁。在美国的积极推动下,2010年6月9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对伊朗核问题的1929号决议,这是06年以来对伊制裁力度最大的一次。另一方面,美国在制裁的同时也没有放弃接触。2010年12月6日,第二轮伊朗核问题谈判在日内瓦重启。这次核谈判仍没有达成协议,但是确定了下次谈判的时间和地点,表达了双方对话的良好意愿。第三章分析了奥巴马政府的伊朗核政策进一步趋向制裁的效果以及原因。两年来,奥巴马政府在伊核问题上进展甚微,双方的关系也没有实现实质性突破。2011年1月的伊斯坦布尔谈判再次无果而终,“刺杀门”事件绷紧了美伊关系,国际原子能机构关于伊朗核进展的报告更是激发了国际上的担忧,奥巴马政府的伊核政策进一步向制裁的传统道路回归。美国继续扩大对伊朗的制裁范围,把伊朗的能源和金融行业也纳入新的制裁范围内。盟友英国、加拿大和法国紧随其后也宣布了针对伊朗的新经济制裁。第四章主要是对奥巴马政府伊朗核政策的制定和挫折原因作出深层探讨和分析。奥巴马政府在伊核问题上之所以选择“双轨政策”是因为:首先伊朗核问题并不是美国目前的当务之急,这点是奥巴马政府制定此项政策的最根本依据。其次伊朗核问题的复杂化,过度强硬或过度软弱的政策都不利于该问题的解决,“双轨政策”是唯一可行的办法。最终“双轨政策”并未获得突破性进展,这一方面是因为伊朗自身的意识形态和对美国的长期不信任,另一方面是双方的目标分歧过大,不可能达成一致。此外,国际局势的改变也影响了“双轨政策”的实施。奥巴马政府三年来的伊核政策,是在保持“双轨政策”——即希望通过接触加施压的措施说服伊朗政府放弃核计划——的大主题框架下,根据国内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发展做出调整,由倾向于积极的接触政策,逐渐过渡到倾向于制裁、施压的大棒政策。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奥巴马都没能打破美伊在伊朗核问题上的僵局。而就目前的情况分析,伊朗核问题的解决仍然看不到曙光。相信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美国在伊朗核问题上仍然会坚持“双轨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