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覆盖对旱地土壤环境和马铃薯生理生态及产量的影响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syou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宁夏南部旱作区春季干旱,蒸发强烈,水分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为探明耕作深度、覆盖材料及其二者交互作用对旱地土壤理化性质、马铃薯生理生态和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于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宁南旱区设置不同耕作深度[翻耕15 cm(T1)、深松30 cm(T2)、深松40 cm(T3)和深松50 cm(T4)]结合覆盖措施[地膜覆盖(M1)和秸秆覆盖(M2)]双因素裂区试验,研究其对土壤理化性质、马铃薯生理生态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探索适宜宁南山区马铃薯生长的耕作覆盖措施,为旱作马铃薯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耕作覆盖通过秋冬休闲保墒对提高生育期0~100 cm层土壤含水量,对土壤贮水效果明显。耕作深度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生育期0~100 cm层土壤水分的影响显著,而耕作深度与覆盖材料二者交互作用对苗期和块茎膨大期0~100 cm层土壤水分影响显著。同一覆盖材料下,马铃薯生育期以深松30 cm处理对提高土壤贮水量和各土层土壤含水量效果最佳,深松40 cm处理次之,生育期平均土壤贮水量分别较翻耕15 cm处理显著提高5.63%和3.87%。在同一耕作深度下,土壤水分在生育前期(播种-现蕾期)地膜覆盖土壤贮水量显著高于秸秆覆盖4.74%,而生育中后期(块茎形成期-收获期)则秸秆覆盖土壤贮水量显著高于地膜覆盖6.90%。各处理组合中,在生育前期以T2M1处理土壤贮水量最高;生育中后期以T2M2处理增加土壤贮水量效果最佳,较T1M1处理显著提高13.21%。(2)耕作结合覆盖可调控马铃薯生育期0~25 cm层土壤温度。不同处理下马铃薯生育期土壤温度均呈先逐渐升高后再降低的变化趋势,在块茎形成期达到最高。耕作深度、覆盖材料、耕作深度与覆盖材料二者交互作用均对生育期土壤温度有显著影响。同一覆盖材料下深松30 cm和40 cm处理对土壤调温效果最佳。苗期-现蕾期和块茎膨大期-收获期,同一耕作深度下以地膜覆盖处理保温性好于秸秆覆盖。各耕作结合覆盖处理下土壤温度,与T1M2处理相比,T2M1、T3M1处理分别显著增温2.6℃、2.1℃而T1M1、T2M2处理分别显著降温1.6℃、1.1℃。(3)耕作结合覆盖对马铃薯收获期土壤理化性质均有改善作用,耕作深度、覆盖材料、耕作深度与覆盖材料二者交互作用均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显著。同一覆盖材料下,以深松40 cm处理可提高各层>2 mm、0.25~2 mm和>0.25 mm机械性和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深松30 cm处理次之;各处理组合以T3M2处理效果最佳;对0~60 cm层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及土壤养分的改善,以深松30 cm处理对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和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及调控土壤C/N效果最佳;同一耕作深度下秸秆对土壤理化性质改善效果高于地膜覆盖。在所有处理组合中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效果以T2M2处理较优。与T1M1处理相比,T2M2处理显著降低土壤容重10.98%,分别显著提高土壤总孔隙度和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8.77%、15.49%、17.91%、24.26%。同一覆盖材料下,深松40 cm处理对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较优,深松50 cm处理对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效果最好;各处理组合中,T3M2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较T1M1处理显著提高54.45%,T4M1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较T1M1处理显著提高38.95%。(4)耕作结合覆盖能有效提高马铃薯关键生育期根系生理活性和叶片叶绿素光合性能。不同处理下马铃薯关键生育期内根系活性及叶片光合指标变化均随马铃薯生育期推进呈逐渐降低,而叶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逐渐递增。耕作深度和覆盖材料对根系关键生育期根系生理活性影响显著,而耕作深度对关键生育期叶片SPAD值影响极显著,耕作深度对块茎膨大期蒸腾速率影响显著,覆盖材料块茎形成期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及块茎膨大期蒸腾速率影响均显著,耕作深度与覆盖材料二者交互作用对块茎膨大期叶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影响均显著。同一覆盖材料下,深松30 cm对提高根系生理活性、叶片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降低叶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效果最好,同一耕作深度下以秸秆覆盖对马铃薯根系生理及光合指标影响均优于地膜覆盖。各耕作覆盖处理下以T4M2处理叶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降幅最大,较T1M1处理降低5.3%。在所有处理组合中,以T2M2处理最佳,关键生育期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和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较T1M1处理分别显著增加30.68%、11.07%、47.57%、50.69%和 82.11%。(5)耕作结合覆盖各处理马铃薯生育期植株株高、茎粗和地上部生物量均呈先增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马铃薯株高和茎粗在块茎膨大期达到最大,而地上部生物量在块茎形成期达到最高。耕作深度、覆盖材料对生育前期植株株高影响均显著,而二者交互作用无显著影响,覆盖材料对茎粗有极显著影响,而耕作深度与覆盖材料二者交互作用对马铃薯生育期地上部干物质量无显著影响。同一覆盖材料下不同耕作深度以深松30 cm处理对促进植株株高和茎粗效果最佳,深松40 cm处理次之,但深松40 cm处理下马铃薯生育期地上部生物量最高。同一耕作深度下,生育前期,以地膜覆盖促进马铃薯生长效果最好,而生育中后期以秸秆覆盖处理效果最佳。所有处理组合中,生育前期和生育中后期分别以T2M1和T2M2处理对株高和茎粗促进效果最好,植株株高分别较T1M1处理显著提高14.91%、12.39%和茎粗分别显著提高8.07%、1 1.10%;而对地上部生物量的提高,生育前期和生育中后期分别以T2M1和T3M2处理效果最佳,分别较T1M1处理显著提高7.51%、33.38%。(6)耕作结合覆盖可促进马铃薯生长,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耕作深度、覆盖材料及其二者交互作用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显著。同一覆盖材料下,马铃薯产量深松30 cm>深松40 cm>深松50 cm>翻耕15 cm,水分利用效率深松40 cm>深松30 cm>深松50 cm>翻耕15 cm,而不同耕作深度处理间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无显著差异;同一耕作深度下,秸秆覆盖处理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效果显著高于地膜覆盖处理。在所有处理组合中以T2M2处理效果最佳,T3M2处理次之,分别较T1M1处理分别显著增产37.45%、33.03%,显著增加水分利用效率32.24%、31.01%,显著增加经济效益28.67%、27.42%,产值显著提高23.88%、22.86%,纯收益显著增加30.15%、28.80%。(7)通过对马铃薯产量与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影响马铃薯增产的最关键因子是地上部生物量和土壤碱解氮、全氮、速效磷及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土壤孔隙度。在所有处理组合中以深松30 cm结合秸秆覆盖的马铃薯增产效果最佳。综上,深松深度结合覆盖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保水和调温能力,提高作物根系生理活性和叶片光合性能,显著促进地上部植株生长,提高马铃薯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其中以深松30 cm结合秸秆覆盖处理效果最佳。
其他文献
宁夏荒漠草原是宁夏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畜牧业基地,探究宁夏盐池荒漠草原净初级生产力和适宜的家畜承载力宁夏天然草原合理利用和适应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并为揭示宁夏盐池荒漠草原草地生态系统生态过程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8种典型植物群落(中亚 白草群落 Z(Pennisetum centrasiaticum Tzvel.)、牛枝子群落 N(Lespedeza potaninii Vass.)
在创新综合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教育部于2014年提出了新的教育任务——构建核心素养体系。随后出台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新的教育指导目标——物理核心素养教育。要求发挥物理学科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适应个人与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与技能。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落实和深化,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持续教学推进势在必行。本文围绕物理核心素养,结合高中物理课堂展开调查与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在这其中中小学生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2004年孔子学院/国家汉办推出了中小学生汉语考试(The Youth Chinese Test以下简称YCT),参加考试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为了迎合这一趋势,编者苏英霞以《新中小学生汉语与考试大纲》为依据编写了《YCT标准教程》。现在市场上的汉语教材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是教材的质量很难得到保证,所以本文从《YCT标
在维果茨基“教学与发展关系理论”中,他首次提出了“最近发展区”,学生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有两种不同的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发展程度和水平;另一种是学生潜在的发展程度和水平,而两种发展程度和其水平间的差距,即为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本文将“最近发展区”的基础理论与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教学相有机结合,主要目的是为了探讨“最近发展区”理论如何为推进高一化学的衔接教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并提供了科学的参
一幅优秀的水墨画作品离不开熟练的技法运用,而对于现代水墨画而言仅仅是单纯的继承传统的水墨技法已经不足够表现当代社会的美与情感。本文通过《最可爱的人》这幅作品,探究水墨特殊技法。这幅作品先是运用传统的水墨人物的绘画方式塑造画面的主体人物,然后运用特殊技法(即胶矾点画法、喷点法、水冲法)营造洪水滔滔,乌云密布,黑云压城的压抑感,最后选择沥粉的方法塑造抗洪抢险前线修补决堤大坝的危险场景,表达祖国救援队的
本文尝试将产出导向法应用在对外汉语的口语教学中,实验以中级来华留学生为例,应用产出导向法完成7篇课文的学习,共18个课时,并以《发展汉语·中级口语I》中第十三课为例,分别展示传统口语教学模式和产出导向教学模式下的两种教学案例设计。在数据收集方面,首先通过配对样本的t检验,得出产出导向法可以提高学生成绩和口语表达能力的结果;其次通过目标语言项目的产出质量分析,得出产出导向模式下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表达
评价理论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由马丁提出的,是对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人际功能的扩展和新发展。评价理论主要探索和解释个体如何使用语言来评价事物和处理人际关系,从而调整主体的立场甚至意识形态的一种方法。评价理论包括态度、介入和级差三个子系统。评价理论作为一种灵活而重要的分析工具,被许多语言学家和学者广泛应用于各种话语分析中。然而,大多数学者对评价理论的研究往往局限于显性评价词汇。因此,本文将会把隐性态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层次,承担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任。研究生培养质量也一直是全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目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问题随着规模的扩张日益突显,而导师的指导对于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探究何种风格的导师指导更有助于研究生的指导效果,能推进导师指导方式完善,进而提升研究生的培养成效。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以学生体验的导师指导为出发点,采用定量的研究方法
当今,汉语海外事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汉语教师作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主体,对他们的培训也逐步步入正轨。“星谈”项目隶属于美国“国家安全语言”战略计划,致力于培养外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于2004年开启的“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每年向世界各地输入大量汉语教师志愿者,为提高志愿者汉语教学、跨文化交际以及文化传播能力,国家汉办在赴任前对志愿者进行短期速成的教师岗前培训。本文采用个案追踪法、
本文主要研究尼泊尔中小学生汉语词汇学习情况。笔者通过对曾任教学校学生的词汇测试和使用教材的问卷调查,考察了学生所用的《快乐汉语》教材词汇的数量、等级分布、范围选择、复现情况、词汇注释及练习等方面,总结得出了以下结论:教材词汇量比较合适,词汇的选择较丰富有趣,词汇练习形式丰富多变,但仍存在不合理之处;词汇整体上纲率较高,但超纲词比例过大;课文词汇的复现率非常低,分布不均衡,间隔课时过长;生词缺乏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