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改变,我国青少年肥胖率呈不断上升趋势,逐渐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心理健康是青少年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肥胖作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不仅阻碍青少年智力潜能的充分发挥,也影响其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和人际之间的正常交往。越来越多的报道显示,肥胖青少年更容易感觉孤单、生气、神经质和自尊心受损,交往缺乏主动性,变得胆小、猜疑、容易厌烦甚至自闭,引发一系列心理疾病。因此,对肥胖与正常体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研究,对发现青少年肥胖的社会心理因素,有效控制和预防青少年肥胖,以及防止肥胖相关心理疾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查阅大量科教文献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肥胖的概念、分类、诊断标准、青少年肥胖含义及相关因素、青少年心理健康概念及影响因素、肥胖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等。研究选取通辽市4所中学13~16岁的部分在校中学生进行体格检测,确定肥胖学生和正常体重学生人群,利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O)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进行测验,并对肥胖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调查中,肥胖学生的E量表(性格内外向)、L量表(掩饰性)均高于体重正常学生,说明肥胖学生有较高掩饰性;男生肥胖学生E量表(性格内外向)高于体重正常学生,说明男生性格粗犷、豪放,不拘小节,对自己的躯体外貌上的关注程度不高,女生肥胖学生E量表(性格内外向)、L量表(掩饰性)高于体重正常学生,说明女生大多在意自己的体貌特征,在肥胖问题上有较大的压力,导致掩饰性和内外向上都高于正常体重学生;在年龄差异性上,低年龄组学生年龄相对偏小,肥胖对他们的心理作用还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形成外向人数多,高年龄组的肥胖学生相对年龄较大,心理成熟程度已接近成年人,容易形成高掩饰性。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中,肥胖学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上均高于体重正常的学生:性别差异性上,男生肥胖学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上高于体重正常的学生,女生肥胖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高于体重正常的学生;年龄差异性上,高年龄组肥胖学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上高于体重正常的学生,低年龄组肥胖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偏执上高于体重正常的学生。
综上所述,得出以下结论:1、本次调查人群肥胖率为15.72%;2、肥胖学生的个性特征较体重正常的学生外向,掩饰性高;3、肥胖学生在心理健康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等维度上较体重正常学生严重。研究同时探讨了引起青少年肥胖的社会心理因素,归纳为以下几点:1、个性的不完善;2、家庭;3、教师;4、学校教育的缺陷;5、社会因素。同时,对青少年肥胖的治疗与预防提出几点措施:1、早行动、早预防;2、加强体育锻炼;3、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4、有节制地看电视、用电脑。
最后,针对青少年肥胖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提出合理化建议:1、加强学校系统心理健康教育;2、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健全的人格;3、加强学生心理健康行为指导;4、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校环境;5、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