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采用摩擦搅拌焊(FSW)焊接6061-T6铝合金(Al)和AZ31B镁合金(Mg)板材。借助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及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分析了异质焊缝的微观组织、元素分布和物相组成;使用显微硬度仪研究了异质焊缝及母材的硬度分布规律;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了异质焊缝各区与母材的开路电位、自腐蚀电位,自腐蚀电流密度及阻抗值;采用浸泡腐蚀试验法研究了焊缝各区与母材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摩擦搅拌焊(FSW)焊接6061-T6铝合金(Al)和AZ31B镁合金(Mg)板材。借助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及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分析了异质焊缝的微观组织、元素分布和物相组成;使用显微硬度仪研究了异质焊缝及母材的硬度分布规律;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了异质焊缝各区与母材的开路电位、自腐蚀电位,自腐蚀电流密度及阻抗值;采用浸泡腐蚀试验法研究了焊缝各区与母材的腐蚀行为,并借助SEM和EDS对焊缝各区及母材的腐蚀形貌与腐蚀产物进行了分析;对比分析了焊缝各区及母材的耐蚀性能差异及原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观察分析了Mg/Al异质FSW焊缝不同区域的组织形貌。异质焊缝根据组织特征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区域:镁侧热影响区(HAZ)及热力影响区(TMAZ)、焊核区(NZ)、铝侧热力影响区及热影响区。焊缝热影响区在焊接过程中受到热的作用,镁侧热影响区晶粒相对镁母材发生再结晶细化,而铝侧热影响区晶粒相对铝母材发生长大;焊缝热力影响区在热作用的基础上还受到了力的作用,镁侧热力影响区晶粒尺寸相对于镁侧热影响区发生进一步细化,铝侧热力影响区晶粒从热影响区到焊核区逐渐细化;核区还可进一步划分为焊核铝侧与焊核镁侧,焊核铝侧组织较均匀,而焊核镁侧形成了异质相间的不均匀带状组织特征,焊核区晶粒尺寸相对热力影响区发生了进一步细化。EDS测试表明焊核镁侧大部分区域的组织成分为:α(Mg)+Al12Mg17,只有个别区域组织为Al3Mg2+Al12Mg17;而焊核铝侧只有α(Al)组织存在。XRD测试证明了焊缝中金属间化合物(IMC)相Al3Mg2和Al12Mg17的产生。也是由于在焊核镁侧中存在有IMC相,焊核镁侧的硬度分布明显高于两侧母材的硬度。2、对比分析了不同焊速下Mg/Al异质合金FSW焊缝不同区域的结构特征。随着焊速的降低,镁侧及铝侧热影响区的晶粒都发生了长大;镁侧热力影响区晶粒尺寸并没有发生明显改变;而在焊核镁侧则观察到了更多的铝带。焊接速度减小引起的焊接热输入增大导致焊缝两侧热影响区的晶粒细化;而焊速减小也会引起搅拌头的搅拌作用增强,导致焊核铝侧较多的铝合金被搅到镁侧;在受热长大与破碎细化的双重作用下,镁侧热力影响区晶粒尺寸并没有随着焊速减小发生明显改变。EDS成分测试与XRD物相测试显示了焊核区Mg/Al交界面上形成了一层由Al3Mg2+Al12Mg17组成的IMC层,且IMC的厚度在Mg/Al交界面不同部位的大小分布为中部最大,上部次之,下部最小;随着焊速的减小,焊接热输入增大,Mg/Al交界面上的IMC的厚度逐渐增大。3、测定分析了Mg/Al异质FSW焊缝不同区域及母材的电化学性能,并对比分析了不同焊速下焊缝各区及母材的电化学性能变化趋势。对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表明焊缝各区及母材的腐蚀速率为:Al/NZ交界区<Al母材<NZ<Mg母材<Mg/NZ交界区;阻抗谱测试结果表明,焊缝各区及母材的阻抗值大小分布为,Al/NZ交界区>Al母材>Mg母材>Mg/NZ交界区>NZ。随着焊速的降低,焊缝镁侧存在有更多的Al合金和IMC,焊核区的耐蚀性能逐渐增强,Mg/NZ交界区的耐蚀性能逐渐减弱,而Al/NZ交界区由于在中、高焊速下发生了钝化,耐蚀性能先增强后减弱。4、测定分析了Mg/Al异质FSW焊缝不同区域及母材的浸泡腐蚀行为差异,并对比分析了焊缝各区及母材耐蚀性能的优劣程度。浸泡腐蚀结果表明焊缝各区及母材的耐蚀性能优劣分布为,浸泡1h前,镁侧热影响区>焊核铝侧>铝母材≈铝侧热影响区>焊核镁侧>镁母材;浸泡1h后(包括1h),焊核铝侧>铝母材≈铝侧热影响区>焊核镁侧>镁侧热影响区>镁母材。EDS分析表明焊缝各区腐蚀产物主要为氧化镁(Mg O)/氢氧化镁(Mg(OH)2)及氧化铝(Al2O3)/氢氧化铝(Al(OH)3)。5、分析了Mg/Al异质FSW焊缝不同区域及母材的耐蚀机理。由于焊缝中焊核区的晶粒尺寸小于母材区,因此焊核镁侧的耐蚀性相对于镁母材得到提高,镁母材的耐蚀性最差;相对于镁母材,镁侧热影响区的晶粒尺寸发生细化,其耐蚀性好于镁母材,但却低于焊核镁侧,然而在浸泡腐蚀前期,镁侧热影响区由于受到了镁母材的保护,其腐蚀程度在焊缝所有区域中表现为最轻。由于铝母材与铝侧热影响区在焊缝的浸泡腐蚀中处于阴极的位置,相对于镁母材与焊核镁侧,铝母材与铝侧热影响区的腐蚀程度较轻,因此在浸泡腐蚀期间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由于焊核铝侧的晶粒相对铝母材发生了细化,在浸泡腐蚀期间会发生钝化,相对于铝母材,其耐蚀性得到提高。
其他文献
电子束焊接与传统焊接方法相比,具有焊接缺陷更少、热量更集中、热影响区更小等优点,且焊接工艺参数对焊缝几何形状及接头组织性能有重要影响。高碳高铬不锈钢在机械、汽车等领域广泛应用,但由于含碳量高,其焊接性较差,电子束焊接是提高高碳高铬不锈钢焊接性能和质量的较佳方法之一。本文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5mm厚440C不锈钢电子束焊接接头的焊缝形状变化规律。通过单一变量分组研究各工艺参数(电子束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是不需要将化学能燃烧而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清洁能源装置。SOFC具有燃料范围选择广、材料价格低及电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产生CO等有害气体的优点。随着对SOFC相关研究的不断探索,SOFC的研究制备技术日渐优化,但还面临着些许问题。如另外传统SOFC工作温度过高,工作温度达到800-1000℃时才能达到电池启动的温度条件,过高的工作温度对电池电化学组件之间热膨胀系数及材料本身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的同时,不良的生活习性也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据统计,我国的冠心病患者人数呈现出逐渐上涨的趋势,该疾病已经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药物洗脱支架是医治冠心病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市面上许多药物洗脱支架只负载一种药物而无法解决支架植入体内后所产生的平滑肌细胞增殖、炎症、血栓等所有症状,且药物洗脱支架上的载药涂层存在附着力不足,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涂层剥落的
自上个世纪末以来,科技水平得到迅速的发展,一类复合声学材料或结构(声子晶体:由人类合成并周期性分布)越来越受到海内外学者的持续关注。因其通常具备一定弹性波或声波禁带的物理结构特性,因此,它具有丰富的物理意义和开阔的应用前景。它对声波的调控特性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存在声子带隙,即声子带隙频率区间内对应的声波的传播是不被允许的,而频率处于上述带隙频率区间以外的声波是可以完美地进行传播并且不
板式冷凝器的冷凝过程中,制冷剂气体逐渐冷凝成液体,由于重力作用,会出现冷凝液大量聚集在板式冷凝器下部的现象,液膜变厚,热阻增加,导致传热系数急剧减小,传热恶化,且压降增加。本文将分液冷凝技术应用于板式冷凝器,提出多流程分液板式冷凝器,冷凝液从板程间排出,减少了冷凝液的聚集并减薄了液膜厚度,提高了下一流程的干度,可实现传热强化;且由于冷凝液排出,质量流速减小,压降也减小,能够有效提升板式冷凝器器热力
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在中低温热能(太阳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及余热等)发电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ORC系统中,换热设备(?)损和成本在系统中占主导地位,然而当前对于ORC系统的实验研究及换热设备的变工况运行特性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准确获得变工况下换热器各区域传热、流动及不可逆损失分布和迁移特性,对于深入理解换热器变工况性能、优化设计换热器以匹配ORC系
在日常工作的焊接任务中,工人的客观焊接环境通常比较恶劣,且难以全天候保持高度精神状态不休息的工作,而引入焊接机器人可以有效的缓解上述问题并提升焊接高质量成品率。为了焊接机器人更好的应用于实际作业生产中,研究焊接机器人运动学及轨迹规划对其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研究课题以国工信沧州有限公司研发的焊接机器人为样机,分析该焊接机器人本体结构的运动学以及焊接曲线的轨迹规划,使焊接机器人运行稳定的同时精准高效
随着社会人口增长和能源危机现象日益加重,寻找新能源代替传统能源愈发重要。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除了具有一般燃料电池的优势外,还具有结构简单、工作温度低、发电效率高等突出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PEMFC运行中质子交换膜要始终保持一定的湿度,湿度过大,会发生水淹现象,湿度不够则会造成膜脱水。这些都会对燃料电池的性能和寿命造成严重影响。为了确保PEMFC在可靠的温度范围内运行,并使电池内温
木质素热解油由各种酚类化合物组成,需要在较高温度下才能实现完全加氢脱氧(Hydrodeoxygenation,HDO)提质,而高温会导致积碳、催化剂烧结和能源消耗大等问题,制约着木质素向烃类液体燃料转化方面的发展。因此,通过改性催化剂提升反应过程中的传热传质特性实现木质素热解油在较低温度下的高效加氢脱氧,对于木质素高效能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双金属之间的协同效应能有效提升催化剂活性,表现出比单金属
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是通过特定的制备工艺将固体润滑剂和其他附加成分添加到金属铜基体中,从而具有一定机械强度和自润滑性能的复合材料。它兼具金属铜优异的导电/导热性能、磨合性能和固体润滑剂良好的润滑性能,广泛应用于工程摩擦零件,如电刷、轴承、衬套等。然而,由于金属铜和固体润滑剂在比表面积、密度和表面化学性质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导致自润滑铜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能力较弱,从而极大地削弱了它的减摩、耐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