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乡村类型划分是乡村振兴战略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必然要求。本研究以万年县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基于自然村层次的乡村类型划分及优化研究。本文首先在根据地形地貌分区的基础上从区位因素、人力资源因素、土地资源因素及经济因素四个方面构建乡村发展静态评价体系,以及从生活空间、工业水平、公共服务水平人口规模构建乡村发展动态评价体系。并采用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引力模型数理方法对万年县乡村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以及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类型划分是乡村振兴战略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必然要求。本研究以万年县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基于自然村层次的乡村类型划分及优化研究。本文首先在根据地形地貌分区的基础上从区位因素、人力资源因素、土地资源因素及经济因素四个方面构建乡村发展静态评价体系,以及从生活空间、工业水平、公共服务水平人口规模构建乡村发展动态评价体系。并采用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引力模型数理方法对万年县乡村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以及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村庄类型进行划分。本研究主要内容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从乡村衰落、国土空间规划、乡村振兴及万年县实际的社会需求背景出发,明确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提出了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二章,相关概念、国内外研究进展及理论基础。简单的阐述了乡村与镇域的概念,并对乡村发展水平研究现状及乡村类型划分进行评述,最后对类型学及中心地理论进行一个基本理论阐述。第三章,万年县村庄发展状况。首先对万年县的地理区位、行政状况、自然条件、社会经济、交通网络、人口及土地利用进行概况描述。其次简单的介绍了数据来源并对调查问卷所得数据进行一个基本统计,主要包括村庄的土地资源情况、人口、生计资源与工业基础、经济情况、文化资源与基础设施及农业与社会发展状况。最后从地形地貌、水系、交通、坡度、及经济农业水平分析乡村空间分异特征。第四章,万年县村庄发展综合评价。第一,描述指标构建思路及从静态与动态两个方面构建指标选取,并对选取理由进行基本阐述。第二,介绍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引力模型的构建与改善及对聚类分析的原理进行解释。第三,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及引力模型对不同区位条件下的乡村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及引力值分析。第五章,万年县村庄类型划分。描述了乡村类型划分的基本思路,并对乡村类型划分标准进行一个基本的判断与界定,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类型乡村进行基本的数据统计。第六章,万年县乡村优化。主要通过镇村节点体系、优化居民点形状及针对具体类型村庄提出不同的未来发展方向并以引力模型模拟其未来村庄发展方向。并将万年县湖云乡为案例,分析其所存在问题并对提出具体优化措施。第七章,结论与展望。归纳总结主要的结论,指出研究中的不足并展望未来问题的进一步研究。研究表明:(1)万年县乡村土地利用存在粗放现象。(2)万年县村庄分布具有主干道、水系及坡度趋向性特征。随着距离主干道及水系越远、坡度越大村庄分布数量越少。(3)万年县乡村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其中平原区乡村多以一般水平及较高水平乡村分布为主,随着地势地貌发生改变乡村发展水平的分布数量也由一般水平与较高水平向一般水平及较低水平乡村转变。(4)通过结合引力、城乡距离、人力资源因素的两次聚类分析,最终划分出城郊融合型乡村、保持原样型村庄、特色保护类型村庄、集聚提升型村庄与拆迁撤并型村庄五类。其中数量排名按大小分布为集聚提升型、城郊融合型、拆迁撤并型、保持原样型和特色保护型。(5)从镇村节点、居民点空间布局形态及不同类型村庄优化三个方面提出优化思路。并对万年县湖云乡进行了优化案例分析,分析其所存在的问题。湖云乡存在村镇节点体系不合理、公共服务水平较低、人口规模不合理及人均建设用地过高等问题。最后本文从村镇体系及中心村分布及人口规模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优化措施。(6)利用引力模型模拟各村庄在乡镇范围内的联系程度,并以其引力值最大方向为其未来村庄发展的发展方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不同类型乡村下的未来发展优化方向与建议。
其他文献
在遥感影像分类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利用影像地表特征信息,如空间特征、光谱特征、纹理特征等成为影像分类处理的主要手段。最初人们提出以利用光谱特征为主基于像素的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等方法,然而,在分类过程中往往会带来“同物异谱”和“同谱异物”现象。为了更加充分的利用影像地表特征信息,有效提高分类精度,提出了以对象为基础的面向对象分类方法,降低了分类中的“同物异谱”和“同谱异物”现象。然而,面向对象分类方
航空电磁数据解释是困扰航空电磁工作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因为航空电磁数据量巨大,多源计算更加剧了这种问题。从当前的计算条件来看,二维反演是最有潜力应用于实际工作的可以同时兼顾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的方案。但频域航空电磁2.5维正反演技术研究进展较慢,正演发展相对成熟,模拟精度与速度仍是关注的热点问题,理论已经证明在一些特殊条件下电导率及介电常数会对频域航空电磁响应造成较大影响,但国内对多参数频域航空电磁
滑坡地质灾害从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和占地质灾害总量的百分比来说,是我国仅次于地震的第二大地质灾害。它具有频发性、危害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单一监测手段很难准确地反映滑坡形变的全过程,结合“天—空—地”多时项多尺度的位移监测,水文现象与地质监测、岩土体相互作用的监测等不同的方法所获得的综合数据分析与融合,对滑坡灾害的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滑坡变形演化机制研究,宏观地表位移监测数据不能够有效地反映滑坡体
随着国家经济不断发展,对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加大,基桩工程也迅速发展起来。由于基桩深埋地下,且施工时环境复杂,经常出现一些不易察觉的问题,如灌注桩的扩颈、缩颈,人工操作不当引起的断桩、离析、夹缝等。基桩作为承载建筑物的重要基础部分,其质量问题关乎建筑物整体安全。因此基桩质量准确有效的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传统基桩检测多采用有线设备,设备笨重、操作复杂,耗费人力物力。综合以上分析,本文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无
随着全球的遥感卫星技术以及无人机摄影技术日益完善,获取的影像空间分辨率越来越高。如何从高分辨率的影像中准确分割出各类地物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主要针对图像分割算法中的分水岭算法进行研究。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了图像分割算法中常见的四类分割算法。并介绍分水岭算法以及与本文算法有关算法的基本原理。针对分水岭算法过分割现象严重这一缺点,本文总结了分水岭算法的两类改进方向。第一,通过各种操作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受教育的人数也在增加,同时也伴随着学习困难学生的人数也在增加,这也与国家推行的素质教育相矛盾的。而数学又是各领域的基础学科,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为国家培养全面的人才,学好数学知识是很有必要的。根据相关研究调查,发现初中数学中学习困难的学生尤其多。时代在发展,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迁徙,就出现了很多城市与农村相接合的地段,由于这
随着社会核工业的快速发展,放射性核废料对人类和环境产生不可避免的危害。放射性碘核废料129I半衰期长达1.57×10~7年,无法通过自然衰变去除。因此如何有效防止放射性碘废物的扩散,紧急处理和安全储存放射性碘废物成为可持续利用核资源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介孔泡沫硅(MCF,Mesostructured cellular silica foams)是一种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孔结构规整的介孔硅基材料。它的
目的:观察补肾纳气法治疗肺肾阴虚型激素依赖性哮喘的临床疗效,进行疗效与机理的探讨,并深入研究激素依赖性哮喘的发病机制,为临床应用中医药防治激素依赖性哮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河北省中医院呼吸一科门诊并诊断为肺肾阴虚型激素依赖性哮喘的60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患者口服一定量激素,并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
随着“3S”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逐渐成为国家基础战略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空间大数据在各个领域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空间大数据具有数据规模极大,数据间关联性复杂,类型多样化,时效性高等特点,但由于空间数据在采集、处理以及传播的过程中会有各式各样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导致空间数据的质量差强人意。如何有效的控制空间大数据的质量,尽可能的提高现有空间数据的可用性是目前较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湖泊水位
研究区位于华北陆块北缘中段、燕辽铀成矿带西段东缘,是华北陆块北缘地台区和兴蒙海西褶皱系两个不同构造单元的邻接部位。同时本区又处在长期活动的天山-阴山-燕山EW向构造带与中生代以来发育起来的大兴安岭NE向构造岩浆带的交切复合部位,具备良好的铀成矿地质背景。已有研究表明研究区火山岩型铀矿主要受NE向与NW向断裂控制,且与中酸性潜火山岩关系密切。但是研究区构造格架尚不清楚、中酸性潜火山岩的分布有待查明。